育儿路上,我们一起走亲子教育真情

要如何爱你,我“薛甄珠”式的爸妈

2017-08-01  本文已影响265人  晓达亲子情商疗愈

《我的前半生》追完了。

主妇自强、小三篡位、男神女神 …… 这些也都已经给说滥了。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另一位剧中“浓墨重彩”的角色:薛甄珠。

她:

一把年纪

涂着烈焰红唇,穿得大红大绿

每天蹬着高跟鞋,大嗓门是她的标配

嫌贫爱富

对保姆亚琴颐指气使

看见高富帅贺涵就两眼放光

爱占小便宜

在女儿工作的超市里

自备小刀、掐菜偷菜

招蜂引蝶

交谊舞会勾搭“大金表”

拜金

整天教导两个女儿要嫁个有钱人

把男人当成长期饭票

双标

自己女儿被劈腿离婚后

跑到小三公司大闹

女儿后来爱上了闺蜜的高富帅男友

就死命撮合

看上去真的很讨厌吧!

势力自私,咋咋呼呼,没有分寸

可当我看到:

她不吃不喝,满上海寻找“宝剑”

宁可签下 “不平等条约”

也要坚持守在中风男友身边

面若白纸,

气若游丝的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已经很虚弱了,

还是努力想交代两个女儿的下半生

她劝哭得一塌糊涂的子群

赶紧和白光离婚,

撮合贺涵和大女儿子君。

凑在唐晶的耳边,劝说她早点放下。

我还是忍不住哭了......

在弥留之际,

她最放不下的还是两个女儿没人照顾。

最让我泪崩的是

薛甄珠去世后,子群给子君打电话。

看了这段眼泪更止不住。

一个这么贪财的老太太,一辈子却过得比谁都节俭。

因为她要把所有的钱都攒起来,留给两个婚姻不顺的女儿。

她中年守寡,一个人把两个孩子带大,她比任何人都知道穷的可怕。

她自己从没有依靠过男人,却劝两个女儿要依靠男人,因为她怕孩子辛苦,走了自己的老路。

这是个没有什么道德观的母亲,所有人都瞧不上她。她贪财庸俗、自私自利、争强好胜一辈子,却对被人的眼光和看法毫不介意。

因为她心里唯一的信念就是:两个女儿能幸福,即使让自己看上去再讨厌恶心也没关系。

薛珍珠可以说是:集上一辈父母的各种奇葩,浓缩之典型。

他们对儿女,爱得热烈、直率。

然而他们那种:从自我出发,带有“侵入式”的不顾对方需要与感受,自毁形象、自我牺牲式的爱,又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有时候,我们其实也很想对他们说:

爸爸妈妈,其实你们可以多关注一下自己,对自己好一点的!

爸爸妈妈,其实你们的幸福就是我们儿女的幸福,你们过得好了,我们也会觉得开心。

但似乎,他们怎么都听不进去,总是一意孤行。仿佛只有让他们这么做了,才开心。而我们的拒绝,又会让他们感到十分受伤。

这种“老母鸡”式的爱,到底从何而来?

面对这样的爱,我们又要怎么办才好呢?


一、“老母鸡式”的爱,从何而来

每个人身上,都不可避免地,被自己过往的成长经历、所处的时代烙下印记。

爸爸妈妈们出生于五六十年代,当时物资匮乏,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要吃饱穿暖,因为在当时,只要有一刻的疏漏,就有可能遭受饥饿、困顿,甚至是死亡的威胁。

在他们小时候,盛行“家长制”,家中的长辈具有绝对的权威,说一不二,就连结婚这样的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民主。

每个时代的父母,都会带着独特的时代印记,沉浸在当下时代的某种恐惧中,竭尽所能地去保护孩子,希望孩子避免受其所害。

二、回应爱,不等于百依百顺

爱,有五种语言。

每个人表达爱、接受爱的方式不同;

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以自己想要得到的那种方式,付出爱。

回应父辈对我们的爱,重在看见“爱”本身。

妈妈,我知道俊生单位里的同事,没有底线抢我老公,您真的很爱我,想要帮女儿出气,所以去教训了她一下。

妈妈,我知道,因为白光工作一直没什么长进,整天呆在家里,吃我的住我的。您心疼我,为我打抱不平,所以经常骂他。

爸爸,我知道您想让我休息天可以多睡一会儿,半夜两三点钟就爬起来帮我去医院排队,挂专家门诊,调养身体。

妈妈我知道,您很喜欢这件衣服。但总是想着,要省下钱来给我们买这买那,所以不舍得买。

……

把爸爸妈妈对为我们做的事情,用具体的语言表述出来,让他们知道: 他们所做的一切,我们都能看在眼里,统统接收到了。

对于付出爱的人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自己的付出被看见。

如此一来,他们才有可能心平气和地听我们讲后面的话。

很多人,之所以会觉得面对爸爸妈妈的爱,心理负担重,是因为他们有这样一种错觉:因为爸爸妈妈那么用心、那么辛苦,所以我只能听话。他们以为:听话,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回报。却不知,这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对父母而言,自己的付出能够被子女看见并且承认,是首要的。同时,他们付出爱的最终目标,是要儿女幸福。所以,父辈们的目标和我们的目标,其实并不矛盾。

如果盲目地听从父辈,却达不到一个好的结果。其实对于父辈们来说,是很伤心、很痛苦、又很自责的一件事情。

我也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 因为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我是自己带孩子的,孩子的外公外婆来看孩子的时候经常会跟我叨叨,说想要帮我带孩子。他们说:你知道吗?我们现在都不敢出门了,一出门就会被邻居们问:听说你女儿生孩子了啊,怎么不见孩子人影啊?你们怎么不帮女儿带孩子啊?说得我们好没面子,好羞愧啊!

很多次,我都对他们“想要减轻我的负担,支持我的工作”表示感谢。但同时,我也向他们表达了:我乐于自己带孩子,享受自己带孩子,看着孩子一点一滴长大的过程。让他们知道,放手让女儿自己带孩子,会让女儿感到幸福。

如今,他们在面对邻居的时候,也已经能够抬起头,自豪地说:我女儿喜欢自己带孩子,孝顺我们老两口呢!

三、“原生家庭”没啥大不了,因为我们是2.0升级版

每当遇到问题,总有人会说“我这样,都是我爸我妈的问题。"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系统性问题,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养育是文化、社会、家族等等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谓病态的父母、奇葩的父母,他们自己也是所处综合环境的受害者。我们用当下的社会机制和精神文明去衡量我们的上一代人、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归因到父母的身上,让个人承担集体的责任,这是不公平的。

---  不要尝试改造父母

不要指望父母会改变,父母没有义务被改变。我们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把父母改造成理想的状态。

假如把注意力全放在别人变没变上面,就相当于把自己的快乐、幸福、未来的发展全都托付给了别人,这就成了“我要过得不好全是你的错”。

--- 自己试着独立

我们已经长大,需要掌控自己的心智、身体、情绪、行为。不是一定要从“原生家庭”分离出去,而是要让自己更有力量!

从最低限度的经济独立开始:自己拿主意、自己对结果负责,受父母影响更小,甚至能够从文化上反哺父母。

--- 阔步向前走

完美无缺的“原生家庭”是不存在的,要试着跟自己的不完美和遗憾相处。

我们可以表达对原生家庭和父母的愤怒和哀伤情绪,但不应该一直卡在这里,而要进入理解父母的阶段,这样我们才能够阔步向-前-走。

我们需要做的是:看到“原生家庭”模式造成的创伤和影响,使得这样的创伤和模式不再重演,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孩子、理解时代的变化,跟孩子一起成长,这是处理原生家庭问题更好的方式。

来到这个世界,并非我们自己的意愿。

成年后的我们,今后要如何度过自己的后半生,选择权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我们要有一种“时刻自省”的自我意识。切断那些父辈们写入我们潜意识中的、不自觉发生的“木马程序”在我们给自己孩子营造他们 “原生家庭”的时候,升级为全新的2.0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