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历史有意思

#我所理解的中国#《尚书》37:礼仪制度与中原世界观

2018-12-17  本文已影响11人  我叫陈庆红
七只金猪拉车,会是北斗遗迹吗

皐陶谟第二上 虞夏书二

曰若稽古

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

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

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

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佚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

禹曰:「俞,乃言厎可绩。」

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前情提要: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

天工人其代之,点出了礼仪制度的顺天导向,认命官员要顺天应人。

五典:礼义仁智信,讲究敦厚,厚德载物。

五礼: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等级讲究庸常,恒久不变,与古人所观测星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今天读五服与五刑。

原文: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五服五章也就是天子、诸侯、子男爵、大夫、士这五个等级的衣服制度要求或章法。

《大传》写天子的衣服,其文华虫、作绘、宗彝、璪火、山龙。诸侯不文华虫,其余都一样。子男爵,再少作绘。依次递减。

今文版《尚书》的说法:

郑玄注:五服是十二、九、七、五、三,递减。十二代表了十二种花样,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粉米、黼、黻。天子衣服上可以有十二种,以此类推。

秦灭礼学,郊祀的衣服都换成了黑色,据说传下今文版《尚书》的伏生,见过先秦的制度,所以传下这个说法。《尚书今古文注疏》的编撰者孙星衍认为可信。

秦统一六国,在文化制度的统一上不遗余力: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的统一。灭礼学,我猜测是重新建构统治话语体系的尝试。

汉永平二年,中央政府综合了《周官》、《礼记》和《皐陶谟》的说法,重新梳理了乘與服的制度。

历朝历代在政治制度上都会讲究这些——制礼以为和。

2013年末颁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也有类似的作用。

原文: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这句话不难理解:上天讨伐有罪的人,用五刑。

五刑在《尧典》已经注释过。

班固说: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錾,薄刑用鞭朴。

古文版《尚书》认为五刑仅仅是象刑,替代性刑罚。

至此,上天有典、有礼、有德、有罪,地上的人们效法天道,创造了五典、五礼、五服、五刑。师出有名,政通人和。

原文政事懋哉懋哉!

懋一作茂,《释诂》解释为勉,勉强。勉强不要以今天的意思来理解,理解为努力更靠谱。

回过头来看整段:

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佚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皋陶先定义了九德,然后讲做到三德会如何,做到六德、九德又如何。接着讲统治,抚于五辰,不要过度娱乐,要设置官员,代行天功。上天给予了我们典、礼、德、罪,地上的人们将之具象化和制度化,创造和谐先民社会。最后是总结。

明天读。

打完,收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