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学之路——吹灭读书灯
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但因此,生长也无止境。——里尔克
公元1989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北京闹学潮,我搬家了。从山里迁到山外,第一次看电视,上面播放的就是闹学潮的新闻。在邻村看的,本村还木有通电。第一次看黑白电视,楞是没看明白。电视上那些影影绰绰的人不知道在干什么,好像是吃了什么药……
山里没有了学校,也缺水。交通不便,生活不易,简陋闭塞,搬迁是唯一的选择。不过跟孟母比,就差太多。可见孟母极有魄力,难怪孟子有出息。想来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差。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难以改变的。比如你的出生地、环境、容貌、家境等等,任由上天的安排。但是,改变自己和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必须要有滴。
人要有梦想,不能做咸鱼,有梦想的人才能走的更远。
虽然那个时候不明白读书意味着什么,也不像伟大的周总理那样,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梦想要远大,取乎其上,收乎其中,取乎其中,收乎其下。不取……自然不收。两块钱都不舍得还想中五百万?
新的学期,新的生活,新的同学,老面孔的老师。原先的两位老师回本村了,我们村里没学校,在这个村借读。冬天披星戴月抱着柴禾去生火,晚上打着灯笼路过吊死过人的柿子树。春天踩着麦苗,秋天摘着酸枣,夏天暑假放着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四年多。到五年级的时候,乡人们开始上山挖矿,获利颇多。老师们也禁不住诱惑,纷纷离校加入。不干也不行啊,据说郭老师被老婆拿菜刀追了好几里地,口里喊着:共产党员不怕死!但终拗不过时代大潮,上山去也。
老师走了,也没留个话,我们还傻傻的背着书包照常去学校。没人管就自己玩呗,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打扑克,石子棋,打纸片……玩的最多的是——过石门。这个游戏难度系数很大,考验眼力、手劲、平衡等等,一共22关。通关下来起码一个小时,还得是高手。(高手在此,不服来战)
时间久了,家里就不愿意了。这样放羊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生命的不负责。回来吧,继续放牛、割草。劳动是伟大的、光荣的,还是不干不行的。
放牛就放牛呗,老本行,没压力。也不缺伙伴,还更自由。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比如我发现我有厨师的天分,烤玉米烤的好。
若仔细论玉米的吃法,我认为最好吃的莫过于——烤。而且是拿柴火烤。选用新鲜自然不添加农药化肥的嫩玉米,扒掉绿色外衣,留一层黄色内衣。放柴火边慢烘,等柴火熄灭了,插根木棍架着烤,边烤边转动。要有耐心,不然会焦,心急吃不了烤玉米。还要细心,不要被人发现。你懂的,玉米是借来的。那个滋味没法描述,一个字——香,三个字——香喷喷。
耐心、细心、创造性的开发食物的味道,是一个厨子的基本素质。
于是乎,随后又开发了系列产品。烤苹果,烤梨,烤地瓜,烤土豆,烤鸟蛋,烤蛐蛐……万物可烤。火的使用是推动人类文明的里程碑(历史书上说的)
好景不长啊,突然有一天,老师通知去参加毕业考试。一下子就懵了。
让一个研究烧烤的放牛娃去参加小升初考试,怎么都觉得有点搞笑。结果可想而知,最高分数58,数学成绩归零,史上最惨。我压根不知道卷子上面印的是啥,还好写名字了。
听闻这个这个成绩,我很失落。难过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我就没事了。自己考出来的成绩,含着泪也要受着,怨不得别人啊。
也许觉得上学读书跟我没有关系,那个成绩不是我的一样。也可能隐约中觉得我的出路在蓝翔?或者新东方厨师美容美发摩托车修理专业?
但是这个年龄参加劳动还早了点,去外面打工还管不了自己。再说国家也不让使用童工,社会主义就是好。放在封建社会我得给地主家放牛,听说朱元璋就干过这行。有与荣焉!
于是乎,在交了两百块所谓的照顾贫困落后生的费用之后,我踏进了乡中学的门槛。
离开了大山,来到了盆地。背着馒头咸菜,走在家和学校之间。
山依旧,水长流,谁与我相逢陌路?路太远,腿发软,自行车,没钱买。
馒头吃得,菜根也嚼得。总不会苦过红军吧。穷人家的孩子就是这般好——懂事、不娇气,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要求。要啥自行车!
但同时缺陷也是明显的。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什么的都不会。比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还多了两样。
没有见过,没有摸过。也没人带我玩,我就坐在窗户上做个安静的美男子。但也不是全无优势,马拉松比赛就名列前茅。跟风中的孩子许三多不相上下。
人在陌生的环境里,更容易爆发潜力,也更容易找回自己。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从全班倒数第三进步到第十,飞跃式的进步。必须得奖励,老校长吊着张驴脸给我发了一张进步奖,没有物质奖励……给几张饭票也是好的呀。
原来的倒数第一是个大哥,个子很高,自来卷头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跟他的同村女同学——倒数第二名坐一块。这个女同学颜值相当的高,雪花膏的味道能飘到隔壁班。每逢下课,许多高年级的色狼们趴窗户上看她。上课的时候也不听讲,就照镜子理云鬓。上天是公平的,给予她美丽的外貌和需要充值的智商。用成语描述就是————自己猜。
这是我唯一的一张奖状,没有贴在墙上。因为不是三好、馍饭学生。也不知道是糊了赏了还是灶台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还未等到毕业考试。便因家里出了变故而辍学,从此吹灭了那盏读书灯。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简书友——梵君,在文学空间布置的作业,有关偏远山区的教育问题,而勾起了我的回忆。她本人在云南支教,在此向她致敬。希望那些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我的上学之路——吹灭读书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