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15/200天【这个学习方法真的很好用】
【facts】(事实)
01.寻找触动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个理论,一个案例,甚至是一句话,只要它真正触动我,并能让我发生真实的改变,我就认为这本书超值了。
触动碎片能够与自身紧密结合,慢慢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最终织出一张属于自己的认知网络。
02.触动学习法:留意每天最触动自己的那件事,不管是好的启发还是坏的体验,都写下来复盘,写得越细越好,一个触动点若是能转化成一个认知晶体,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密度将远远超过那些不反思的人。
03.建议每一个想成长的人都去进行每日反思,因为它可以提高自己对生活细节的感知能力,不会让日子像流水一样哗哗流过而什么都没留下。
当一个新知识靠近我们认知圈边缘的时候,触动产生,但触动产生并不意味着连接紧密。为了留住它,让它成为自己体系的一部分,就得想办法让它发生关系,产生连接。
【feelings】(感受)
“触动学习法”真的很好用,没有学习到这个方法论之前,我是偶尔用一下,一天中当我有了灵感时,我先用手机记录几个简单的关键词,有事件,有感受,等到晚上有了大块的时间再进行整理,但是大多时间是没有记录的,所以日更的时候我经常会陷入到不知道写什么的坑里,我就开始翻书,去找触动点,来激发自己的感知,所以效率会很低,也没有真正的形成自我的认知晶体。
【findings】(发现)
当我学习到这点后,即使时间再短,我也会先把我从书中读到“触动点”先写下来,后期找时间再做整理。在整理之前我会再一次学习这些“触动点”,再一次学习会让我的感知力更强更有力,思考的也更深刻,会有心流的感觉。
【future use】(运用)
我在备课之前,总是会先看看打开我积累的文章和金句,这其实都是我之前的触动点,我会按照自己的逻辑模型进行加工,加上我的观点,再填充一些案例,整理成自己的一节课,去和大家分享。
我讲课有个习惯,我会先听大家就今天的课题的观点,分享完我也会刻意的帮助家长去梳理他的思路和逻辑,这样做一是家长有被共情、被认可的感觉,二是家长的新知识和我的旧知识得到关联,我们都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