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研讨

彭晋辉:新构建主义的学习思考

2019-02-04  本文已影响62人  晋辉同学写字的地方

“新建构主义”(New Constructivism)是什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发展出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深远、传播甚广。其核心思想可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来进行概括。

“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

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讲者单纯向学习中传递知识,也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挑战、一个学习策略、七个关键词和一种思维方法。

解决什么问题?

1,信息超载

现在不是知识稀缺的时代,而是海量知识学不过来的时代,当信息量过大,以至于超出工作记忆容量,导致加工难以顺利进行的时候,信息超载就发生了。

2,知识碎片化

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知识碎片化,是指我们获得的知识不再完整、系统,而变为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

那么,我们要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呢?

1.用自己的话复述

网络搜索或其他方式获取原始的信息和知识碎片,用个人习惯的表达方式对知识进行复述。

2. 个性化改写

对这些零碎的知识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发现了其中的某些共性和个性。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自己熟悉的概念、语言和规则,对相关知识进行改写。

3.关联过往

创造性关联,知识与过去发生的经验不产生关联,意味着在应用场景中无法使用,因为不产生关联联想,你不会使用你想不起来的知识。

七个关键词

1.场景与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通过讲者的讲授而传递的。要想让学习者学到真正的知识,必须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主动探究。

知识分两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以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

举个栗子:火候,几成熟,厨师每个人做出来的菜具备个人风格的不同,哪怕原材料和流程完全一致,这些都是隐性知识。只能通过场景情景来学习。

另外,大家都对真实的,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联的事情感兴趣,屠龙之技学了也用武之地,时间久了,自然就忘记了,记忆就好比用水在纸上写字,时间一长,自然风干,如果重复就好比水滴石穿,刻骨铭心,怎么也忘记不了。所以,要在实际情景和场景中学习,事半功倍。

2,搜索能力

“搜索是学习的必经环节”。我们通过网络搜索而来的大都是一些信息和知识碎片,只有通过系统的加工整理,才能成为个人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搜索进行学习,可以避免一般泛泛浏览带来的信息缺少针对性的缺点,减少信息超载现象。搜索的关键是如何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信息,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四个维度的难点是怎么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只有触类旁通,提升自己的觉知力,学得更多,才能获得未知地带的知识。

3,抉择

学习应该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个人需求为中心。学习者不再需要按照书籍或者课程的知识体系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应该根据个人需求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来建构知识体系。知识既包含应该继承的部分,也包括应该扬弃的部分。人类总体的知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高效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学习不是萧规曹随,而是创造性地学习;不排斥有必要的时候按照某种学科知识体系按部就班地学习,但更强调主动摄取对自主建构有价值的知识片段,利用直觉与顿悟将这些碎片有机组合在一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复学习、无意义学习带来的信息超载,才能摆脱前人带给我们的思维定势,取得创新和突破。

4.输出

输出不仅仅是写作,也可以是语音,思维导图,微课,一对一,还有小型沙龙分享,输出有3个好处。

A,让思想可视化,当思维在头脑中进行的时候,往往是联想式、跳跃式的,省略了许多中间过程。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很多东西我们想得出来,却未必说得出来,更未必写得出来。因为写作要求具有逻辑性、严密性,要求做到前后一致、逻辑自洽。写作与修改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清晰化、系统化的过程。

B,让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可分为绝对隐性知识和相对隐性知识,前者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用语言、文字和符号来表达,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佛曰不可说,拈花微笑就是意会,言传意味着信息失真。后者通过挖掘有可能被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出来,认知心理学中大量的关于无觉察知觉、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的研究所证实。由于隐性知识大都源自实践经验,与知识产生的情境密切相关,往往可以产生出原创性的成果。举个栗子:曾经看过一篇知乎文章,问为什么我国不可以把国外先进的发动机拿回来一比一仿制,答主说自己修车的时候,有个零件的技术指标答主觉得可以用更好的来替代,结果用上以后,发现缸体变形了,为什么,国外设计的金属强度是允许有适度弯曲,这样不会导致整个缸体变形,而答主使用的零件技术指标太好,导致太硬不能变形,这个力就由缸体其他部位受力了,最后导致整个发动机缸体变形,这样的知识,就属于隐性知识,没有实际场景的应用,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仿制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C,有助于个人品牌的建立,沸点天下执行总裁妮妮说,互联网时代,不发声等于不发生,当你找到一把钥匙的时候,记得画一份地图,让后面的人知道怎么用找到这把钥匙。你自己知道不代表别人知道,专业形象的树立是别人知道你知道,输出,就是让别人知道你知道。这意味着他人有类似问题,就知道找你可以得到专业解决方案。

5,交流

学习科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有效学习是进入相关情景,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安德斯-艾利克森 《刻意练习》

学习小组以互助的形式共同完成复杂情境中的学习任务;通过语言文字交换各自获得的信息与知识。交流的意义在于:(1)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2)共享信息与资源;(3)达成共识,建立对事物的共同认知,促进社会化意义建构,所有的知识皆为一种社会建构,是植根于特定历史和文化的人们协商、对话的结果,是人们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明”的,而不是通过所谓的客观方法“发现”的;(4)通过彼此的“深谈”,促进隐性知识的挖掘,激发“顿悟”。

6,致用

学习与致用并不是不同阶段的任务,学习与致用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用三句话来表述:(1)为致用而学习。致用是学习的最高目标。这里所说的致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个人而言的,即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刷新个体认知的过程;第二层次是对社会而言的,是指学习最终应该导致社会整体认知体系的刷新;(2)在学中用。新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与致用应该同步进行,而不是彼此分离;好像太极,我中有你,你中有我。(3)在用中学。学习理论、学习模式、学习策略、学习组织的创新等都是基于实际应用场景情景。新建构主义主张学习应以“我”为主,即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开展学习,建构个人化的知识体系,而不应盲目跟从书本或他人。

7.意义建构

经典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包括: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同之处在于,经典建构主义所说的意义建构更多地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新建构主义则更加强调对知识的创新,即发现事物的新的性质、规律及内在联系。前者是意义建构的初级形式,后者则是意义建构的高级形式。

说人话:前者是探究,后者是发现。经典建构主义是为了解研究而学习,新建构主义是为了致用而学习。

常用的三种思维方式:

第一种,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可以理解为进行深刻反思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关系到人类如何在观察、体验、沟通、思考和推理过程中不断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积极而巧妙的运用、分析、评估、整合和建构,从而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思辨能力无处不在,决定着人类行为和思想的清晰性、关联性、逻辑性、准确性、深度、重要性、精确性、广度及公平性等维度。

第二种,平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主张避免思维对立,大家同时朝一个方向思考。平行思维最典型的代表是六顶思考帽。让一群人同时戴上某种颜色的帽子,每一种颜色的帽子代表一种思考方向。比如,戴上黄色的帽子,就表示要大家从正面去思考,只想事物积极的方面;戴上黑色的帽子,大家就都朝负面去思考,只想事物的消极方面。六种颜色的帽子按照某种顺序依次替换,从而完成对某一事物的多方向思考。

第三种,太极思维。所谓太极思维,是一种认知事物的方法论。将一些看似互不关联、甚至互相矛盾的思想、观点、理论经过处理,找出对立又统一的思维方法。具体来说:“在一种理论或观点前加上一个定语、修饰词或限定条件,使之能与另一种理论或观点和平共处、互为补充”。说人话:在什么情况下,是有效的,那些情况下,是无效的。比如算命,阴阳五行,中医,转基因,这些话题总是引起人们持久的争论,但无论反对又或者同意,在某个限定的小系统内,这些事物是有效的。举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最有效的学习理论”,可能大多数人并不同意。但如果我们在前面加上一个定语,相信多数人都会接受。“对动作技能和简单的运算技能的培养来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仍然是最有效的学习理论。”

太极思维可以让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一直到建构主义、关联主义等学习理论都有合适的用武之地,是一种集大成式的思维方法。

不适用那些方面的学习?

不适合行为技能的学习,例如学开车,骑自行车,打球。

PS:增补四大知识类别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四大知识类别:

1,事实性知识,分离的、孤立的、“信息片段”形式的知识,比如李白的生卒日期,这些都属于事实性知识。

2,概念性知识,

概念包括名词(AI、区块链、供应链)、模型(4P营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原则(少即是多,以终为始,不打无准备的仗)、原理(金字塔)、理论(三个代表,行为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概念性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记下来不代表掌握,比如许多人知道制定目标需要符合SMART原则,从知道到掌握有极大的空间。三个问题让你彻底理解,许多人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那么你真的懂了吗?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哪一年提出的?为什么在那个时间点提出来?2,你能举出三个跟马斯洛需求层次有联系的知识吗?3,你能举出三个适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场合,以及三个不适用的场合吗?

回答不了第一个问题,说明你不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起源、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离开了这个知识产生的环境来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你将很难认识到它的本质、它真正的价值和它的局限性。

回答不了第二个问题,说明你还没有掌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包含知识之间的真正联系,换句话说,你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掌握它更本质的规律和更一般的原理。

回答不了第三个问题,说明你还没有掌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方法和使用它的前提条件。当你真正掌握的时候,你才知道它能用于什么场合,不能用于那些场合,以及那些场合中调整后才能用。

3,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流程性知识,例如:提交预算的流程,报销流程,会议流程。职场新人以执行型程序性知识为主,比如,客户跟进数据录入,财务报销汇总录入之类,中高层以规划型程序性知识为主,比如财务政策制定、客户跟进策略制定、软件架构设计等。

4,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一个人可迁移知识的能力表现,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制定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调整、也包括反思自我的能力,元认知体现在一切的知识学习、问题解决之中,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学习、理解和应用这四类知识的过程中,就是元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质量的高低,就决定了学习效果的高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