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成长记 写作陪伴营想法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2020-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虞楚

标题出自前不久看过的一部小说,当时并没在意,此时再看,才发现这当真是一种可贵的修养。

听一场演讲,常常有人没坐下多久就小声议论、抱怨、批评,大言不惭“我没听多少,但我知道他说的没道理”者也是有的。

读一本书,有人浏览了前两章,兴味索然,便也向周围人宣称“作者没啥水平”。

看一个人,不知经历,不识品性,仅凭着只言片语或是外貌就下了断论……

我想说的是,充分了解是发表评论的基础和前提,是对被评论者的尊重,亦是对自己言行的负责。

最常听到的一类说法是:嘴长在我自己身上,说什么却还要经别人同意了?!当然,表达自我意愿和感受是每个人的自由,但表达出的东西同时揭示了发言者的修养及水平。

发表评论和表达喜恶不同。喜恶是自身情感,无论如何只反映个体状态;而评论针对被评论的对象,可能对其和其他受众产生影响。所以,表达喜恶相对自由,喜欢也好,讨厌也罢,那是自己的事儿。然而,评论是强加于他人的,作为一个稍微有些良善心思和同理心的人,都应当考虑自身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可惜,现实令人唏嘘。当科技的丝编织成网,网络遮掩了键盘上那双手的主人的真面目,由网上言行引发的道德评判不会在现实世界中对人产生牵制,不少人就肆无忌惮起来。

吃瓜,引战,暴力攻击,这张大网容纳了太多过于“精彩”的内容。网本身又颇具粘性,评论者在无约制的言论自由中获得快感逐渐上瘾,被评论者难以摆脱层层缠绕的束缚只能苦等时间捎去解脱,彼此粘在一起,快乐的疯狂腐烂,忧伤的持续悲惨。

谁赢,谁痛,谁喜,谁悲,谁对,谁错?

披着外衣只能在虚拟世界里逞英雄的,和确有不容原谅之处而过失被加倍放大的,到底谁更可怜,谁更可恨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