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为 洒脱旷达——读《苏东坡的诗词人生》

2020-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趁早猫

        苏东坡是我最喜欢的大文豪,不但因为他诗词写得出色,还因为他旷达的胸襟和洒脱的人生态度。日前,阅读了《苏东坡的诗词人生》一书后,我了解到他许多生活的小细节,从中感受到,他在贫困窘迫的生活之中,在不如意的人生境遇之中,依然为老百姓谋福利,依然保持精神的高贵和乐观的态度,这让我非常感动。

一、有情苏子

        苏轼是不幸的,因为其一生屡遭贬谪,颠沛流离;苏轼又是幸运的,因为在这颠沛流离的生涯中,有三个情深义重的女子与其相伴。发妻王弗,聪颖机敏,是苏轼文学上的知音和贤内助;续弦王闰之,贤惠勤劳,温柔乐观,是陪伴苏轼最长时间的女子;小妾王朝云,富有才情,曾令苏轼心动不已。红颜薄命,三位女子先后离世,留给苏轼无尽的思念。他为王弗写下深情的《江城子》,为王朝云离世后一直独居,叮嘱弟弟苏辙在其辞世后将自己与王闰之合葬。三位女子虽不能与他相伴终老,但都曾温柔了那一段段的时光。

        重情义的苏轼,不仅对家人情深一片,而且对朋友也是大度而有情。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获罪,几乎要被处死,这时王安石对皇上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由此苏轼被免于一死,而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自古有云:文人相轻。但我从王安石的做法中看到了一个政治家和文人的胸襟,虽然彼此政见不同,但仍敬重对方的人品和才华,甚至出言维护。

        王安石退守金陵后,苏轼返京时特意去拜访他,十四年来不相见,彼此不计前嫌,相谈甚欢。王安石还劝苏轼定居金陵,毗邻而居,以便朝夕相见。苏轼很感动,写下《次荆公韵》,表达对朋友的情谊。对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而言,政见和机遇都不会成为彼此的隔膜,相互的欣赏和倾慕,最终将让两个心灵重新相会相知。

二、有为苏子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但每到一处,均造福一方百姓。

        在杭州任通判时,他疏通运河,疏浚六井,修建苏堤。自捐五十两黄金,在杭州城建立了一家医院,名为“安乐坊”。这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医院里收纳贫困看不起病的人,三年内治愈病人数千人。

        在徐州任太守时,组织民众抗洪,建筑黄楼。后遇到旱灾,又带领民众去祈雨。徐州过去没有发现煤,柴米奇贵。公元1078年,苏轼派人在白土镇找到了煤,解决了民用燃料和冶铁燃料问题。

      在密州任太守时,适逢密州蝗灾,盗匪四起,老百姓举家以食草木为生,弃子于途。苏轼到任后,组织群众抗灾,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贫困人户的赋税,同时还机智地剿匪。除此之外,他还从官仓中移出部分粮食,专门收养弃儿。为了彻底解决弃婴的问题,他上表朝廷,给愿意收养弃婴的家庭补助粮食。

        范仲淹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所到之处,为民而忧,后民而乐。他为老百姓做实事,解决实际困难,深受民众的爱戴,真是个爱民如子的父母官!

三、旷达苏子

        被贬谪到海南儋州的苏东坡,已是六十二岁高龄,在当地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他一度心灰意冷。幸而有当地善良淳朴的黎族百姓,给他修建房子,还送来酒肉和棉布。苏轼被老百姓的热情而感动,经多方寻找,终于发现了两个全演,他马上找人开泉凿井,解决了当地缺水的困难。

        他劝以打猎为生的当地人积极垦荒,学习耕种,帮助人们改进农具,在一定程度上,让老百姓改善了生活。他考订药的种类,撰写医学笔记,为当地人探索出了治疗疾病的药物。

    苏轼没来海南之前,当地没有出过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来海南后,将中原的文化传播到当地,培养了海南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此后,海南人在科举考试中屡有斩获。

      书中记载了苏东坡一些很有趣的生活琐事。包括和佛印的交往,制作东坡肉的过程,酿酒的有趣实验,以及对朋友的酒和肉的调侃,这些事情无不体现了他随遇而安,乐天旷达的性格。对意志坚强、热爱生活的人来说,痛苦不会把他们击败,反而让他们的人生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被贬黄州,他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谪居密州,他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气;再贬汝州,他还有“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恬淡境界。知世故而仍然天真,认清生活真相而仍然热爱生活,这不正是苏东坡这一生的精彩写照吗?如此高贵而可爱的灵魂,不管历经多少岁月的流逝,不管经过多少世事的变迁,都会一直令人敬仰,赞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