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阅读学习书籍推荐

怎样找到那些最具可读性的文学作品。

2017-08-29  本文已影响5061人  新靑年

从高一开始陆陆续续看些杂七杂八的书,丢了一些、存了一些,读过烂的、读过好的,林林总总花了不少钱,其中以买文学书居多。

下面5条都是真枪实刀RMB换来的教训,关于怎么找到那些最具可读性的文学作品。

按照这5条建议去挑书,相信你能少走许多弯路。

1.  欧美翻译作品,请容许我强调三遍,不要读!不要读!不要读!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我建议你多读,你的英文水平狠牛B,可以直接无压力看原著。否则的话,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类似话,  尽量不要看翻译作品。

你们可以看看,这是我大一时买的《娱乐至死》中文译版,到现在一年多过去了,几乎还是全新,因为实在是看不下去。

喏,封面上有标注,章艳翻译的版本。你们要是不信邪大可花几十块钱买本来看看,看看到底是我阅读能力有问题还是翻译太烂。

类似亏我吃过不止一次,还有很多。我印象中买过最臭的那本,是《偷影子的人》。JB鸟书,当时我就给拿来垫床了,不仅语言生涩,而且逻辑不通。

所以切记,不是没有好的翻译作品,但总体来说欧美翻译界还是以臭鸡蛋居多。如果这类翻译作品非读不可的话,那么一定多参照网上各种译版的评价再做决定。

当然,建议还是直接读原版书,正好练练英文。

2.  青春文学没有读的必要

中国近几年在文学出版领域诞生出了一种新特色,青春文学。

对此我的看法是,你有多蠢,你就会有多喜欢读这类书。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2000年以后这些新生代作家写出来的文学小说,基本都没什么看的必要。

像刘同、韩寒、、郭敬明、张嘉佳、安妮宝贝、七堇年.....一下子名字太多,暂时想不起来。

这些人的书都没有读的必要。

我尤其讨厌一个写作招牌,“治愈系”。

就是因为现代年轻人太过脆弱,动不动就喜欢无病呻吟,所以才会诞生出一批像毕淑敏、饶雪漫这种专门靠写些不痛不痒治愈系文章混饭吃的家伙。

年轻人喜欢看青春文学、喜欢看疗伤文章,就好比小狗需要主人宠爱摸抚。这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这种温暖治愈的流行文化给拉低惯坏的。

你有多不尊重你的脑子,你就会去读这种书。

3.  外国文学,多像日本、韩国等亚洲邻国看齐

众所周知。

村上、东野、三岛、川端、太宰治这些,都是在中国也十分享有知名度的作家。

(当然,个人最喜欢的还是村上)

可以说,这类以邻近国家为主的外国文学,如果不读一读那真是你的一种损失。

在这里,尤其要提一提我们的小日本,不得不说,他们在文化出版领域发展得还是很不错的。像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只有一个莫言,而日本有大江健三郎和川端康成。

虽然不能完全以奖项论英雄,但这多少总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总之,日本文学不妨多读一读,会有好处的。

4.  国内文学,要像老一辈看齐

近几年流行的青春文学不读,那么该读什么?

先不谈太多,我建议你先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从始发那年到今天,全部列个清单,先把这些书看完。

能够看完这些,可以说到那时你的文学素养基本也就培养出来了,你自然而然就知道哪些书可读哪些书一闻就是臭鸡蛋。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中国文学界的顶梁柱,可以说至今仍然还是靠这些老一辈的作家在撑着。

这些新生代作家没落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经济原因,要挣钱;其次,这一批读者的智商也要整体偏低。

这不是说什么怪话,这就事实。

我相信你若是能够看完这些茅盾文学奖作品,你会跟我有一样的感慨,“当下这批作家写的那种臭不拉几的文字,居然也有人能读的下去?简直就是。”

5.  如果实在提不起兴趣,名著大可不看

《水浒传》、《红楼梦》、《百年孤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追忆似水年华》....

可以说这些名著我买了其中几本,但我一本都没看。《金瓶梅》我倒是看了,并且看完后由衷地佩服起西门庆来,武大郎简直就是个娘娘腔。

总之,我并不反对看名著,这里要先说明白。我只是觉得很多人天然对名著好像都有一种胁迫感,人人都在夸这本书,你不读就搞得好像你不入流似的。

其实不必。

我也不是想刻意说些反话。但这种问题的确就是,你觉得好,你就可以读;你觉得不好,那就大可放下。

因为比读名著更重要的,是这背后的阅读兴趣。

我读过不少烂书,所以我深知这种体会:读一本烂书对个人阅读兴趣的打压有多大,过程中简直是遭罪。

阅读本来应该是很愉悦的一件事。我实在不懂,如果名著给人的意义只是增加其在心理和精神上的双重代价,那即便再好的名著对此人而言,又有何存在的必要?

不喜欢《红楼梦》什么就真别读了,去读读《金瓶梅》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