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心情随笔简友广场

中华奇书《黄帝阴符经》全文详细解读,淮君总编辑关键词客观解读,带

2025-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上官皖又名上官皖儿

《黄帝阴符经》是传说中最早的道经,常与《道德经》《南华真经》并称。

全篇共400余字,分上、中、下三篇,即《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国安民演法章》《强兵战胜演术章》。上篇主要内容是阐述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中篇主要内容是论述富国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内容是论兵法战术。

关于《黄帝阴符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黄帝所作,也有人推测成书于战国、西汉,甚至是魏晋时期。不过,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它成书于唐之前,是道家思想融合了诸多流派智慧的结晶。

《黄帝阴符经》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历代学者、思想家、军事家的高度重视,为后世道家、兵家等诸多流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著名新闻人、中华风情录负责人、久居北京的安徽籍作家淮君总编辑说,有许多注疏本流传,如唐代李筌的《黄帝阴符经疏》、宋代朱熹的《阴符经考异》等。

【神仙抱一演道章第一】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富国安民演法章第二】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强兵战胜演术章第三】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黄帝阴符经》文字简洁,但蕴含深刻哲理,下面为你带来全文的详细解读:

一、神仙抱一演道章,原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淮君总编辑关键词客观解读】

观天执天:“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强调要观察自然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行动,这是处理一切事务的根本原则。

五贼之说:“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一般有多种解释,常见的说法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它们相互克制。能洞察五行生克变化规律的人,就能繁荣昌盛。将这种对规律的认知存于心中,并在自然中实践运用,就能掌控宇宙万物的变化,“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心:“天性,人也;人心,机也”,天性体现在人身上,而人心是掌握和运用规律的关键。通过遵循自然之道,来规范人的行为和思想,“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杀机之变:天、地、人都有“杀机”。天的杀机表现为天象的剧烈变化;地的杀机表现为地质异动;人的杀机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变革。当人与自然的变化相互呼应时,就能奠定事物变化的基础。

巧拙伏藏:人的本性有灵巧和笨拙之分,但都可以隐藏自己的意图和能力。人体的九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关键在于把握眼、耳、口这“三要”,以此控制自身的动静。总编关键

祸机之理:“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就像木材燃烧会引发火灾一样,国家内部的奸邪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导致国家的崩溃。懂得这些道理并加以修炼实践的人,就是圣人。

二、富国安民演法章,原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淮君总编关键词客观解读】

三盗之理:“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自然界有生有灭,这是自然规律。天地摄取万物的能量,万物被人类利用,人类也依赖万物生存,这就是“三盗”。当这三种关系处理得当,天、地、人就能和谐安定。词

时机之要:“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按照自然的时节饮食,身体就能健康;把握好行动的时机,万物就能顺利发展。

神奇之妙: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神奇的表面现象,而不了解看似平常却蕴含的真正神奇之处。日月运行有其规律,事物大小都有定数,圣人能依据这些规律成就功业,展现出超凡的智慧。

盗机之秘:这种“盗机”(自然规律的奥秘)非常隐秘,天下很少有人能察觉和理解。君子掌握了它能修身养性,保全自身;小人掌握了却可能为了利益而不顾性命。

三、强兵战胜演术章,原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淮君总编关键词客观解读】:

专注之力:“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盲人听力好,聋人视力好,说明专注于某一方面能增强能力。“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排除其他干扰,专注于一个目标,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心物之机:“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人的心智因外界事物而生,也可能因外界事物而迷失,关键在于眼睛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

天恩之辨:上天看似没有刻意施恩,但却孕育了万物,是最大的恩赐。自然界的剧烈变化,使万物蠢动,也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极度快乐会使人放纵,极度安静能使人廉洁。上天看似自私地按照自身规律运行,但对万物却是公平的。

生死恩害:“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生死、恩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愚人以天地的表象为神圣,而智者以对时势和事物的理解为智慧。

顺应自然:自然之道是安静的,天地万物由此而生。天地的变化是渐进的,阴阳相互推动,事物才能顺利变化。圣人懂得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从而因势利导加以利用。

阴阳之术:至静之道难以用历法来完全契合。八卦甲子蕴含着神奇的奥秘,阴阳相胜之术,通过现象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本质。【中华风情录之文化艺术传播访谈栏目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