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记启示:在缝隙中寻找阳光

2022-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全民阅读HD

丸尾常喜在1985年的日本出版了《明暗之间:鲁迅传》,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21年完成翻译后在大陆发行这本传记。

为什么一本传记需要日本来写?或许与鲁迅曾公费留学日本有关。之后回国后又因为民国军阀混战、共产党开始孕育等一系列大环境的变化,被迫辗转好几个地方。

这本传记,就是用不同地点的章节分布,来完整地描述了鲁迅写出作品的背景、以及当时生活的片段,让我们可以从一个剖面,很好的去认识当时的鲁迅,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我们才看到了那些作品,作品其实就是生活,借文喻境而已。

读完鲁迅传记,我们可以了解到的不仅仅是一些鲁迅的过往,更多的是我们能够从他的经历中,受到一些启示,对于我们生活有用的启示,这才是更有意义的阅读价值。

传记小知识点

鲁迅有一个孩子叫海婴,寓意为在上海出生的婴儿;

鲁迅出生于绍兴、留学于日本,曾在南京、杭州、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等地生活过一段时间,因此在厦门和上海都有可供游客参观的故居、甚至还有中学和公园等场所以鲁迅的名字命名;

鲁迅生命中主要有两个女人,一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的妻子、一个是他的“革命战友”;

且介亭杂文中的且介,取自于租界的各一半,意为当时鲁迅所住上海四川北路附近非租界与日租界交界之意。

我以我血荐轩辕,乱世出英雄

写出狂人日记时,鲁迅已是三十多岁的年纪,而他曾今或许都不曾考虑过写作,因为当初公派留学时,他一开始学的是医学,当看不惯国人任人宰割时,才突然觉得比起四肢健全来,有思想来的更为重要,为了唤醒麻不不仁的国人,他开始弃医从文,然后才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鲁迅作品。

首先鲁迅的成名来自于他的志向,他的救国之心,这是最为要紧的首要因素。在当时民国政府窃取胜利果实,之后又被推翻导致军阀乱战之际,鲁迅的生存空间极其有限,甚至被通缉,不得不辗转于不同的城市,正是在这样的颠沛流离之中,一颗赤诚之心成就了当代最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见证了这位文学巨匠的诞生。

即便如此,鲁迅还是有其运气的成分存在的,因为当时还有很多和他一样有志于振兴中华的人被逮捕、枪毙,成为了时代的先驱,有的甚至悄无声息的就此离开了人世,都不一定留下名字。要不是期间各种阴差阳错,相信我们也见不到如此多作品的鲁迅,最后鲁迅因为疾病不治而离开了人世。

满腔热血为报国,贵人好相助

鲁迅的文字得以出版,主要是通过各类他主导、参与或约稿的杂志刊登,以及包括《新青年》杂志等当时各路报国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他们绝大多数有着出国留学的背景,为洋为中用开辟了有利条件。其中对鲁迅最为重要的人,不得不提蔡元培,教育部下任职的机会就来自于时任教育部长的蔡元培,后去学校担任老师依然是蔡元培等人士在当时的交情帮助了他。

如果只有满身的报国情怀,没有贵人相助,想必走的路也不会太远,正是像蔡元培一样的贵人相邀,才有了后来小说、杂文的陆续出版,为唤醒国人起到了积极作用。情怀加上蔡老的伯乐之功,帮助鲁迅物质上得到了消解,可以安心地以文为枪、评判时局。

但鲁迅并不是本名,而是他的笔名,之所以用笔名也是为了自保。在上海期间被通缉,又是日本友人帮助他躲避了一段时间,才有幸躲过了一劫,出来时局变化,便保住了性命。而在此期间,却有些战友不幸被逮捕离开了人世,可见有时候贵人有多重要。

结语

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书信中表示,他其实是很悲观的,因为他不希望将时代的包袱留给下一代承受,所以他选择了自己承担,而这种时代所赋予的重担,如媒妁之言的婚姻给他带来了承重的思想负担,再加上百分之九十的国人不识字,认识上很难西为我用,他们这一辈的有识之士需要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可见有多难。

一介文人所能做的最大努力,就是通过文字实现达己化人,希望当下的我们在庆幸时局的同时,不忘达己化人,那也就是寻得那片石头缝隙中透过来的阳光了。唤醒黑屋里睡着的几个人,说不定就能打破这铁窗呢,毕竟在绝望的同时也见着了希望。

参考资料:

[1] 丸尾常喜.明暗之间:鲁迅传[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