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心界科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跳“广场舞”吗?

2018-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远程HMO管家

  广场舞属于有氧运动。长期坚持跳广场舞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降低血脂、血糖,缩小腹围,增强心肺功能,减少骨钙流失;另一方面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舒缓心理压力,并有助于改善睡眠、提高食欲。那么,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否也可以加入广场舞大军呢?

  其实,适度的锻炼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也可以看作生活方式治疗的一部分。当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跳“广场舞”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招一式都应该符合老年人的体质、自我的病情以及运动的科学性。因为锻炼好了故然能促进身体健康,帮助控重、降脂和减压,但如果锻炼的方式不恰当,也可能会适得其反,直接损害健康。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远程心界小编特别提醒:跳“广场舞”时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选择适宜的时间段

  并非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可以跳广场舞。例如未控制的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两天内、发作频繁的不稳定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内膜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栓塞、深静脉血栓、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急性主动脉夹层等患者均不宜运动。

  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出院后1~3周内、若病情稳定,应及早开始运动。但出院1个月内仅建议步行。1个月以后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再决定是否可以跳广场舞。另外,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应该选择在凉爽的清晨或傍晚跳舞;出汗较多者应及时补充水分。

  古人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这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并非明智之举。因为寒冷会诱发血管痉挛、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缺血缺氧。而炎热的夏季,大量出汗会使血容量减少、血液变得粘稠,也容易造成血栓事件。同时,湿热天气时锻炼极易中暑,带来躯体不适,甚至致命。

  因此建议在气温较低的秋冬季节,跳广场舞宜在进餐1小时后进行。避免饱餐后立即运动,避免空腹运动诱发低血糖。跳舞之前先做5-10分钟的准备活动,并戴好帽子、围巾注意保暖。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则应该选择在凉爽的清晨或傍晚跳舞。

  锻炼强度要适中

  跳舞时,人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随之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能诱发心肌缺血、促进心功能恶化、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循序渐进的个体化方案。

  一般而言,建议每周跳舞3~5次。强度以避免出现明显的头晕、心悸、胸痛或气短症状为宜。对于体力恢复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次数,提高强度。为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心血管健康及体能益处,宜选择中等强度的广场舞。可以通过心率快慢来衡量广场舞强度是否合适。参考公式为:心率上限=清晨安静心率×1.8;心率下限=清晨安静心率×1.4。心率的个体差异及变化较大。有些早搏或心房颤动患者,无法准确自测脉率来反应真实心率,这时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对周围环境要有所选择

  跳“广场舞”应选择空气流通好、绿色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这些地方空气污染少,负氧离子含量较高。负氧离子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功能、调整心率,使血管反应和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缓解心绞痛,恢复正常血压。反之,应该避免去人流量大、交通繁忙的广场或者购物中心等地方跳“广场舞”,汽车排放出的尾气对那里的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关注雾霾天气

  在雾霾情况下,心脑血管病患者要停止跳“广场舞”。雾霾天气引起冠心病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验证。有研究就发现,两组小白鼠在不同PM2.5浓度环境下生存6个月后,在PM2.5超标12倍环境中,小白鼠中有2只患了冠心病,其余正常;而在超标120倍环境中,实验中的小白鼠只有1只没得冠心病,其余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

  超标的雾霾天气下跳“广场舞”,吸入沾带有大量有害有毒物质如酸、碱、胺、酚、苯,以及尘埃、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等污染物的雾滴,会对人的血管内皮造成持续伤害,促使粥样斑块形成,或者使斑块破裂,造成急性血栓形成。同时,潮湿寒冷的雾气突然被吸入,同样也会引起血管痉挛,造成心脑进一步缺血、缺氧。雾天的低气压气候一方面也会促使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另一方面会影响人的心理,使人产生压抑、郁闷的情绪,引起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对心脑健康造成损害,导致心脑血管病友病情复发或恶化,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发病率增加的后果。所以,雾霾天气最好不要在户外跳广场舞,可以选择在室内做适当的锻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