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心理学学习

心理学丨警惕你的自我成就感

2023-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幸运的心

昨天,我们说到了网球教练提摩西·加尔韦的书,《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在这本书里,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句子和精妙的阐述,但在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用正确的方式击球,而且干得不错,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满足感。因为你会觉得自己是控制者,能够掌控局面。但如果你只是顺其自然地发球,这似乎不能算是你的功劳,感觉就好像不是你在击球。你大概会对自己的身体能力感到骄傲,也许甚至对结果感到惊讶,但无法将这归功于自己,无法产生个人成就感,尽管也许会产生另一种类型的满足感。"

加尔韦发现这个道理,是因为这样一个故事:他用他的教学法,教一些女学员打网球,效果非常好,但没过多久,她们的水平又退回到原来的状态。在思考这个现象的时候,加尔韦发现,根本在于,他教的打球方法,不能满足学员的“自我成就感”。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加尔韦说的这个“自我成就感”,也就是咱们在前两周不断提到的“自恋”。它在强调“这是我的胜利”,“我”必须要有这种东西,才能满足。相反,如果达成的这个成就,不能给我提供“自我成就感”,“我”甚至不想要。

只追求“我”的胜利,而不追求单纯的胜利结果,这在职业运动员身上也是非常常见的。

NBA中这样的球员很多,他们必须要追求“我”个人的胜利,避免“我”个人的失败。这种强烈的自我成就意识,会让他们激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不过,这背后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当形势不利的时候,自我成就意识强烈的人会将自我挫败感转嫁到队友身上,这会严重伤害球队。

要警惕“自我成就感”。

在加尔韦看来,如果你的自我成就感太强,不断地去追求“我”的胜利,避免“我”的失败,那么,这份自我成就感就会在情势不利的情况下变成自我挫败感,限制你的潜能发挥。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分别看看篮球竞技场和网球竞技场上不同的情况。打篮球,是一个团队PK另一个团队,而打网球,虽然也有双打,但常见的情况还是一个人PK另一个人。

所以,在打篮球的时候,情势如果不妙,你可以甩锅,让别人承接你转嫁过来的失败感,但打网球,你是没法儿转嫁失败感的。那这个时候,这份自我挫败感怎么处理呢?

它很难处理,这也就形成了阻碍竞技者们发挥潜能的根本原因。因为如果你把挫败感转嫁到队友身上,就会影响团队的整体发挥;而如果这份挫败感是你一个人承受的,也影响你的个人发挥。 

其实,别说发挥潜能了,当你强烈地需要一个人承接你的失败感,做你的“背锅侠”的时候,你会找比你差很多的人做伴侣、做商业伙伴,还会对你的孩子发出强烈的负面期待,让你的周围聚集一些失败的人,最终使你活在失败与痛苦中。

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关键知识点:

第一,我们常常追求的不是单纯的胜利结果,而是在追求“我”自己的成就,我个人的“胜利”,这就是自我成就感。

第二,自我成就感的对立面,是自我挫败感。也就是说,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是‘我’的失败”。这样的自我挫败感,会影响我们发挥潜能。

第三,在团队作战中,追求自我成就感的人,会试图把他的自我挫败感转嫁到队友身上,这会影响整个队伍的发挥。

第四,要想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就要放下头脑的评判,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事情上,并信任身体的自然反应。

这四点串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自我成就感、自我挫败感和头脑的评判有着紧密的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