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茶世界简 • 茶

永春有茶,其名永春闽南水仙 | 研茶 8

2019-08-16  本文已影响0人  啊哦冬

永春除了永春佛手茶之外,还有永春闽南水仙。

☟☟☟

福建有两大名为“水仙”的特色。

一是水仙花,平潭海坛岛是水仙花重要的原生种发源地,所产的水仙花被誉为中国“水仙花王”,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平潭水仙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福州市历史上首个“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二是水仙茶,而闽北、闽南、闽西地区的水仙茶又各有不同。

什么是水仙茶?

茶类:乌龙茶

原产地:福建省

类别:闽北水仙,闽南水仙,闽西水仙

福建是乌龙茶的发源地,水仙品种是乌龙茶中的一个大系。福建的水仙分别闽南水仙、闽北水仙和闽西水仙三大类,他们虽然都叫水仙,但却是大有不同、各有千秋的!茶友们,可别混淆啦!

虽然水仙茶在花香上不如铁观音浓强,滋味口感没有大红袍霸气,但它们有明显的“柔软敦厚”的口感,因此有“醇不过水仙”的说法。

闽北、闽南、闽西水仙有什么区别?

闽北水仙:武夷水仙,建阳水仙,建瓯水仙和其他县市水仙

闽西水仙:闽西的漳平水仙茶,又称“纸包茶”

漳平水仙是乌龙茶类中唯一一款紧压茶,外形为4cm的方块状,香气清高幽长,滋味醇爽细润,耐冲泡,有回甘,有明显的发酵红边。

当然,福建水仙还有个远亲叫凤凰水仙,哈哈。

分清了西北的水仙,小亮这次主要来介绍什么是闽南水仙。

闽南水仙以永春水仙为主,也比较知名。

永春水仙的传说

在湖洋镇的溪西村,我们看到至今还屹立此处的仅有的五棵水仙母树,是为闽南水仙始祖。传说,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仙溪农民郑世报为求生计,到鼎仙岩烧香礼佛,得观音托梦:"人北行,见木杉,住草亭。手艺成,带回乡,可小康。"郑世报遂携子外出远行,至闽北武夷山,见林木参天,搭草寮住下,在当地受雇种茶制茶。武夷山一带在乾隆年间就栽培出一种叫"武夷水仙"的乌龙茶,郑世报细心揣摩,学得栽培、制作手艺。

而现实是,据郑世报的第五代玄孙介绍,当年郑是去闽北做生意的,后见闽北水仙茶市场很好,于是便挑回100株水仙茶苗种在家的四周。然后通过折枝移栽法扩种,并且还立下了一个家规:家族每出生一名子女,就种500株水仙茶。当时永春水仙主要通过涵江港出口南洋华侨,鼎盛之时,仙溪甚至都建有茶库,南洋人一听茶叶出自兴隆茶库便知是好茶!然而现在,永春水仙在永春的种植面积只占10%左右,反而是佛手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逐年上升。

制作工艺

工艺上有二种:直条型和包揉型

包揉型:

因为永春水仙茶引自闽北,制法,也是沿袭闽北水仙茶的工艺。所以,早期的闽南水仙茶外形呈条索状,发酵度与火功也较高。后来吸取安溪闽南乌龙茶的制法优点进行创新,将闽北、闽南两地的制法合二为一,形成独具特色的闽南水仙茶工艺。把武夷水仙重晒青、摇做结合促进发酵的工艺,改为轻晒青、摇晾结合轻发酵的工艺,注重烘焙火功。

用这种方法制出来的水仙茶,外形呈弯曲状,是典型的“蜻蜓头,青蛙腿”;干茶色泽墨绿,较为粗壮。冲泡后,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泡水次数由原来的三四次延长到五六次,兰花香更为浓郁,鲜爽度更佳,汤色也更为黄亮;叶底为典型的“绿叶红镶边”。

所以包揉型的工艺与其他闽南乌龙的制作方法差别不大,但因水仙茶树叶片厚、水分多、角质层薄的特点,制作过程要小心翼翼,做青和萎凋的程度与别种略有差别。

茶汤金黄透亮,绿叶红边传统制法,有岩茶韵味,香亦难得幽雅,茶汤让口齿萦香,回甘绵长,橘黄色的茶汤很是靓丽,若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爱茶人眼中的这款茶却赛过了西施。茶汤入口醇厚爽滑,香气芬芳,好似幽幽的兰花香。

直条型老枞水仙:

如果是五六十年以上树龄的水仙茶树,则是老枞水仙。老枞水仙在岩骨花香的基础上突出兰花香和枞味,抓老枞的枞味,主要有三味:木质味、青苔味、糙米味。老枞水仙属武夷岩茶制作的工艺与岩茶大径相同,老枞水仙属于中轻焙火味醇清香。

老枞水仙外形紧实、条索状;颜色多为色泽乌绿润带宝色;干茶香馥郁、老枞味。叶底大片有明显的“绿底红镶边”的特征,叶脉浮于叶面之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