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全是校对的错

2016-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87号老白兔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我其实不喜欢校对工作,尤其是二校、三校。因为不论哪个校次,我总能发现尚未改正的错误,就算我自己校对过的,也会有纰漏。看到这些错字或者语法问题时,内心充满了挫败感。

       如果做一校,内心总是抱怨组稿的人太不认真。在校对的过程中,恨不得自带弹幕吐槽。什么“的地得”的用法错了,句号应该在引号里面还是外面,甚至还有人中英文标点符号混着用,更别提半角和全角的区分了,还有脚注格式不统一,参考文献不统一,等等诸多低级问题。明明真的是很简单的问题啊,如果全书只出现几处,我还真不会介意,人嘛,都有跑神的时候。

       但你每一页上都有这种问题,这就不是走神的问题了,是根本就不走心。

       不得不承认,现在图书市场实在是太浮躁。许多出版物里面的排版真是惨不忍睹,一句话一行,两行一段。小说里的人物每说一句话都是一段,哪怕只有一个“嗯”。好吧,这样的格式确实是方便阅读,但我难以接受。


       网络小说需要抓住读者的眼睛,所以要将阅读障碍和疲劳降到最低程度,但是纸质书非要这样做,我真得感觉很难受。最近买了一本书,正文部分连首行缩进都没有了,看得我浑身难受。说来这其实并不是校对的问题,也并不是排版的太任性,是这个速食时代压力太大。传统出版看起来正在没落,可是我心中仍然对这一行业充满热爱。只是每每翻看这类书时,总是想拿支铅笔做校对。

       同事笑我职业病,但我却发现他们在看书的时候,也会就手把印刷的错别字给改正过来。就像有人把着自己的手去做这件事,好比吃了炫迈似的停不下来。

       突然感觉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杞人忧天了。如果我继续守着这些规则来工作,会不会被这个日渐自由而欢脱的图书市场所淘汰?从态度这一角度来看,我自认很严谨、很认真、很努力,但从个性来看,或许我只是性格太拧,就是不愿意接受这个开放性越来越高的市场了呢?

       因为喜欢阅读所以经常买书,却觉得大部分买来的新书,除了在装帧上比前些年的版本更精美之外,翻开内页看到将近2倍行距的排版就心生不快。比起来买新书,更喜欢去旧书摊上淘宝,我曾经从旧书摊上淘到一本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第二次握手》,纸质发黄发脆,但是满张纸上都是干干净净的字,这才是我印象中图书应该有的样子。


       最近在准备出版编辑中级资格证考试,从最新的教材来看,规范仍然很严谨,可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做出来的图书越来越难入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