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富爸爸穷爸爸 -2018-06-11
第一次读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是在5年前,大学毕业两年,对财富、投资一无所知,记得当时读完感觉蛮震撼,唯一有印象的细节是房地产帮作者赚到了大钱。
每二次读是在一年多前,最近仔细回想了好几天,失望地发现没有什么深刻印象了,只记得当时凑单买它回来草草看了一遍,等于没读。
这周读了第三遍,而且是在对投资有了一些了解、并且抱着向大神取经的态度去读,果然收获颇多。
富爸爸穷爸爸不是一本教程书,没有教授任何致富的具体方法,而是一点点说清楚了致富需要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及知识储备。
在我看来,心理素质是第一位的。对失财的恐惧、对不合理奢侈消费的贪心、以及既无知又对未知的东西缺乏敬畏,是心理上的三大劲敌。
坑我的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学会独立思考所必须克服的心理弱点。
广大群众一听到股票就后退三步。
拿着稳定工作的人陷入升职加薪的无尽焦虑之中。
李善友说,只有跳出原有的轨道,才有新的机会。
毛主席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如果从众,那广大55岁大妈的生活就是我老后的样子,有人喜欢她们的样子,可是我不想要。
自我认知
前5年的工作经历让我逐渐认识到,我在一般的职业道路上不会走很远。我业务技能一般,没有成为总监CEO的魄力也不羡慕总监CEO的状态,也没有为一份工作日夜奋斗的奉献精神,那么,如果我继续像以前一样去追求跳槽加薪,上班挣钱下班消费,那凭什么在大众为生活奔波劳累陷入老鼠陷阱的时候,我却可以把大众甩在一边,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和内心自由?
有两个选择,要么跳出常规的职业轨道,要么在常规职业轨道上进行一些非常规操作。
基于三个原因我选择跳出常规职业轨道:之前的上班存钱不多,办公室氛围对我就是一道枷锁,我有想摆脱常规升职加薪轨道靠别的方法挣钱的强烈愿望。
累积资产
富人不仅仅要有钱,还要有累积资产的习惯,资产能生钱,负债能耗钱。
我依靠打工挣钱增加储蓄,最好多挣少花积累本金。
买入的资产有股票和指数基金。
直到现在我对股票还是一知半解,我很相信它可以让我赚到钱,但是怎么赚到钱却一直不太明白。
指数基金的赚钱能力听说很厉害,买卖规则比股票简单,所以我抱着很大兴趣开始了定投。
害怕一夜失财
有时候我觉得很幸运,还好我之前挣钱不多,不然可能没有勇气辞职来到新西兰,如果辞职的代价太大,谁都会犹豫。
因为没有过很多钱,所以不知道担心钱会一夜丢掉是种什么体验。可能需要去知乎上了解一下。
不用剁手也能控制消费欲望
见到心动的东西谁都会两眼放光,但富人会在两眼放光的同时理性思考是否值得买下来。
我想说欲望这种东西,最近在我体内慢慢消失。
我不是吃货,不喜欢买买买,只想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旅行也是穷游。但奇怪的是,我对钱的欲望似乎逐渐在增长,我想要钱的目的是用钱生钱,最后不用依赖工作也能满足生存和旅行需要。
无知的人往往比谁都懂的多
要改变老年人的思想很难,因为他们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多,他们相信自己懂的最多,傲慢。
很多人还没老,却也有老年人傲慢的毛病。我是搞不懂他们的,也不想搞懂他们,我只想搞懂自己,咽得下一切新观念、新事物、新知识。
知识储备
欠缺很多。
讲真,我觉得理念型的书最重要,坚定对投资的信心。
我还相信,投资挣钱其实没有那么难。大众不相信天下会掉馅饼,只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投资并不是凭空掉下来的馅饼,投资也是一份一份耕耘出来的,区别在于大众是用牛拉,而投资是用现代机器。
——我不想懂全世界,我只想懂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