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世俗智慧,它们之间有什么吗?《对“伪心理学”说不》一
与其解释事件不如用行动影响结果。
在今天的大众媒体和图书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关于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装成心理学的主题。更有一些伪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欺世盗名,从中渔利。
对“伪心理学”说不
这是我读过这本书后的收获,与其说这是一本介绍心理学的书,倒不如说这是一本科学扫盲书。
说起心理学,可能多数人只会想到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进而,我们普遍把心理学想成了神秘的催眠、梦境、潜意识,认为心理学研究靠的是主观性很强的咨询和分析。
所以大家不会想到:现代心理学所共有的唯一而普遍的特性;用科学的方法寻求对行为的理解。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遇到事情喜欢用一些普遍的话来解释事情。
我们爱用一些明间谚语来解释行为事件,即使之前在解释同一类型的事件时曾用过与之完全矛盾的谚语。
比如
“三思而后行”
“该出手时就出手”
“欲速则不达”
“时不我待”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
“行为江湖,安全第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异性相吸,同性相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些话就属于世俗智慧,从古代流行至今的不知变通、拘泥的社会智慧。
虽然有些话并不准确,但是能够对应我们遇到事情,事后对我们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进行解释的心理。
这类谚语和俗话构成了对行为的固有“解释”,我们爱用它们,就是因为它们难以驳倒。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可以拿一条来解释一番。
难怪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判断他人行为和人格的高手,天底下发生的事我们都能解释。
我看这本书之后,就不会和人说这些话了,尤其是解答别人问题的时候。
比如,
有个朋友,TA失恋了。
以前我会劝TA,包括别人也会劝TA: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吧啦吧啦!
现在我要劝别人,就会说,你处理这件事的问题不对。
你失恋了,那得看你是怎么个失恋了。
为什么失恋了?
你们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你对TA了解多少,TA对你了解多少?
TA喜欢你吗?你喜欢TA吗?你喜欢TA,那你愿意去像爱自己一样爱TA吗?
我也不会和TA去讨论什么精神分析和原生家庭,因为这和世俗智慧一样没什么用。
世俗智慧就如同我们懂得这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因为它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没有什么帮助。
所以,我知道我明白世俗智慧和科学的区别对我的影响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