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芳草明年绿,伊人何时归?
踏莎行·春暮
【宋】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译文:
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到了春末夏初了。濛濛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地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风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
遥想当年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如今一别经年,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吗?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有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
这是一首闺怨词,全词描写了在暮春时节,一位深闺女子倚楼而望,盼望离人归来的幽怨情思。
词中蕴含的情感细腻真挚,景物描写细致入微,融情于景,描绘出一幅清丽动人的闺怨图。
上片描写的是词中女主人公伤春时自哀自怜的孤寂心情。
暮春时节,美好的春景即将残尽。黄莺的啼声也逐渐老涩,再不复初啼之莺时悦耳动听。百花争艳的场景也不在了,开得浪漫的鲜花们纷纷从枝头凋谢。绿叶成阴的梅树上,竟也悄悄结上了小小的青果。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词的上片首句,令人读之拍案叫绝!这景物描写也太精彩了!色与声,红与青,老与小,两两映衬,生动鲜明,用词精炼!
而“将阑”,“渐老”,“落尽”,“小”,更是把春景逐渐衰残的场景,描绘得次第分明。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一句词“无可奈何花落去”。
春光易逝,人却无可奈何,只能任其辞去人间。物犹如此,人何已堪?叹草木凋零,惜英雄迟暮,美人白头。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室外的暮春之景,令女主人公触景生情。华美的厅堂里更是一片寂静,伊人不在身旁,唯余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个不停,似乎也在催促春天赶紧离去。
画着山水图案的精美屏风,半开半掩,可女主人公哪有心情去理睬它?她的幽思连绵不绝,犹如香炉里燃了许久,即将燃尽的一缕余香。轻轻飘散,在冷寂的画堂里。
在这句词中,“半掩”,“蒙蒙”,“静”,“袅”,用词准确,细致入微地描写出了一个华美精致却十分冷落的画堂,靠环境的刻画,巧妙地展现出一个深闺女子的深怀幽怨的心情。
词的下片,写出了女主人公深深的离恨与思念。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深闺寂寞,令少妇愈发思念起伊人来。
想当初,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临别依依,密约归期,千般叮咛,万般嘱咐,情意深深。可如今,既盼不到伊人寄来的音信,又盼不见伊人归来的身影。
既如此,那还有什么心情去对镜梳妆?所以任凭菱花镜堆满了灰尘,也懒无心肠去把它擦拭。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少妇思念伊人,又情不自禁地去倚在楼头盼望,可惜又失望了。
这一片天空,阴沉得犹如少妇的心境,唯有接天连地的芳草,一直延伸到伊人所在的远方。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尾句借景抒情,用典也很巧妙。离恨之凄婉,溢于言表。
这首词由景写起,借景抒情,以景渲染情,把暮春时节,一位闺中思妇的孤寂与思念写得委婉动人,值得细细品味。
当然,细思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寇凖被贬为青州知府。其实这首词,也许是在借“妇人语”,表达自己仕途坎坷的失落之情以及对政坛、对君上难以割舍的情怀。
【文章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