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的诗歌④
【海水谣】
西班牙: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海
在远方现出笑容
浪花的牙,
蓝天的唇。
“你卖什么,不安的姑娘,
露出你的乳房?”
“先生,我卖的是
海水。”
“勤黑的少年.你的血里
掺进了什么,那么激荡?”
“先生,掺进的是
海水。”
“老妈妈,哪儿来的
这么多咸的泪?”
“先生,我哭出的是
海水。”
“心灵啊,哪儿产生的
这么浓的苦味?”
“啊!无比苦涩的是
海水。”
海
在远方现出笑容。
浪花的牙,
蓝天的唇。
古往今来,吟唱大海的诗篇何止万千,然而,同样的大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笔下,又是多么的不同!
这首诗运用民谣问答的形式,复唱式的诗节展开。诗人所描绘的大海形象是奇异而令人不安的——大海在笑着,天地之间只有一张口,那海浪是排排巨齿,天则是嘴唇。在给读者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神秘意象以后,诗人笔锋一转,以富有象征意义的苦涩的海水,描绘了底层人民的苦难,惴惴不安的少女,卖的是“大海的水”,将乳房高耸,她实际上被迫出卖的是自己的青春与纯洁,尽管她为此深感“不安”。
作者选取的第二个形象是黑皮肤的少年。洛尔迦写了不少关于黑人的诗歌,唱出他们的苦难和愿望。由于种族歧视,在很多地方,有色人种生活得比别人更悲惨。这里的黑少年带的也是大海的水。如果说前面乳房高耸的少女还有美色与青春可以出卖的话,这里的少年却只能将自己的血和海水“混在一起”了。
第三个形象是母亲,哭泣的母亲。她也许有着种种不幸,诗人却并未揭示其原因,只是如照片摄取的瞬间一般,展示给你一个哭泣的母亲的形象。这位母亲“哭出的是大海的水”。这里巧妙运用了泪与海水咸的共性,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海即泪流成,泪是海之水。
在选择了以上三个形象之后,诗人问答的是底层人民的不同形象,所有的答案都归到同一个象征:苦涩的海水,似乎谁都难以逃出这苦难生活之巨口。 这巨口不知吞没了多少柔弱无辜的人,却仍不以为然地盈盈笑着, 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无情与冷峻。
然而不管此诗的内蕴多么深,海水有着多么丰富的象征意义,诗人所运用的语言却是明白如话的。同是超现实主义手法,达达主义,意象派大师,诗人并没有像马拉美、魏尔伦、策兰、里尔克、波德莱尔那样迷乱晦涩,那样拒人千里之外,它没有让人眼花缭乱如堕五里雾中的光怪陆离,它有一种伟大而朴实的亲切感。
因此洛尔迦的诗才能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深受人民欢迎。在情怀上,这首诗关心的不是个人情怀,而是对全人类生活在底层人民的苦难关怀和深切的同情,因此是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