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乡党篇(4)|孔子在朝堂上的仪表姿态和敬畏之心

2025-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晓丽优雅

[原文]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cù jí)如也。

[译文]

孔子走进朝廷的门,恭敬谨慎的样子,好像难以容身。不在朝廷中门站立,走路不踏门槛。经过君主的座位,面色矜持庄重,脚步加快,说话也好像气力不足。走上堂时提起衣服下摆,恭敬谨慎,屏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走出朝廷门,走下一层台阶,脸色便放松些,神情舒展些。走完了最后一层台阶,便加快了脚步,像鸟展开翅膀。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内心不安的样子。

[解读]

鞠躬如:谨慎而恭敬的样子。

履阈(yù):阈,门槛。脚踩门槛。

降一等:从台阶上走下一级。

逞:舒展开,松口气。

孔子深谙君臣之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臣各安其位,孔子对君主始终保持忠,礼,敬,始终如一。夫子对待君上和上位者,始终有一种由内到外的尊敬,甚至是敬畏。

人要有敬畏之心,对于上位者和执权柄者,因为他们代表着权威和权力,甚至有时是上天意志的代表,他们的一举一动,牵扯万众福祉和苍生命运,对他们尊重,更多的是一种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秩序和传统。

[读后启示]

虔诚敬畏的心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和态度,表现为对某种超越人类力量或崇高价值的敬重和畏惧。它包含对自然、道德、他人以及宗教信仰的敬畏,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知的谦卑。

人为什么要心存敬畏之心,因为大意,傲慢,会导致我们失败,心存敬畏之心做事才会中规中矩,敬畏不是恐惧,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做事该有的态度。

有了敬畏,才有如履薄冰的谨慎的态度和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 敬畏之心就像一个尺子随时丈量着我们的行为,人一旦有了敬畏之心,做事,做人就会不会偏离轨道,就有了约束,做出来的事就会符合规则,就会遵守规章制度。

敬畏生命居首位,因为生命最珍贵;敬畏法律不犯罪,因为法律秉正义;敬畏领导是天意,因为领导谋公益;敬畏自然讲科技,因为自然带利弊;敬畏师长可得第,因为师长有智慧。

敬畏既是人生态度,也是内涵修养,更是行为准则。让我们心怀敬畏,遵循自然规律,尊重道德伦理,关爱生命,探索宇宙,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