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不住宿的人,迟早摔跟头
很多大学都会明文规定:学生一定要住宿舍。
因为这条限定,还有学妹来向我吐槽:“就连和朋友去外面租房都要偷偷摸摸的”。
而我反倒觉得,这是学校章程中很人性化的一条了,因为它逼迫我们去适应集体生活,去习惯非舒适圈的交往法则。
集体生活是一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环境,比如:你需要去磨合陌生的舍友,需要控制自己想做的事以免吵到他人,或者是需要独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对很多小伙伴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毕竟我们的身边游荡着各类奇葩舍友。
抠门的、煲电话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等等。
但就算舍友这么不讨人喜欢,我都没有提到一条建议:搬出去。
说实话,搬出去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避免了被排挤,避免了和他人发生口角,可以在20几平的出租屋里尽情放飞自我。
但是当你工作后遇到了不喜欢的同事,当你合租后遇到了更过分的舍友,你还能用“搬出去”这样的手段,轻松解决问题吗?
你真的能不断逃离这样的非舒适圈吗?
我的朋友阿佳就遇到了跟自己“不合”的舍友。
每天晚上一熄灯,舍友们就开始大声聊八卦,吃东西,还乱用她的护肤品。
这对习惯早睡早起的阿佳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所以她想到了:“我要搬出去一个人住”。
然而父母拒绝了给她增加生活费的要求,昂贵的房租让她望而却步。
没有其他退路,她就只能迎难而上。
每次临近小测,阿佳会问舍友有什么课业上的难题需要解决,去小卖部也会为她们捎一份吃的。
慢慢地,大家的关系变近了,阿佳还根据每个人肤质的不同,推荐她们用适合自己的护肤品。
晚上熄灯之后,阿佳会和她们小聊一会,之后告诉她们自己要睡了,让舍友小声一些。
“其实她们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沟通,”阿佳笑着说。
所以对于集体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直面它。
阿佳和舍友达成了和解,也在职场中体会到了迅速适应环境的快感。
原本我认识的她是一个很没有耐心的人,但是四年的住宿生活让她收敛了脾气,不将负面情绪迁怒于人。
刚开始写文案的阿佳怎么写都写不好,换成以前她一定能跟我骂上一小时,但是现在我再也听不到这样的抱怨了。
加上住宿不会产生独居带来的脱节感,阿佳总是能很快加入同事们的聊天话题。
集体生活,很多时候都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你,而这些悄悄的、微小的改变,会成为日后工作中无价的财富。
现在微博上有很多招合租舍友的信息。
很多原因都是原本两个好朋友合租的房子,因为其中一个人要去外地工作了,自己又承担不起高额的房租,只能寻找陌生的新室友。
可能刚毕业的我们,还能够拉上自己的好友,在同一个城市工作。
但是几个月后呢?几年后呢?
没有两个人是连体婴儿,会一直以同样的步伐前进。
更残酷的是,就算在同一个城市,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合租也是难上加难。
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和陌生人相处的问题。
所以还在大学的小伙伴,为什么不能跳出自己的温柔乡,努力去拥抱新环境呢?
我不知道当你搬出去住后,看到舍友们凌晨三点一起吃烧烤的合照会有什么感受。
我不知道当你有一天连课间都插不上同班同学聊天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滋味。
我不知道当你连参加一个小活动,都犹犹豫豫,必须拉上一个和自己好得不行的伙伴时,会不会羡慕别人说嗨就嗨的爽快。
如果你感受到一丝不舒服,我劝你继续住在宿舍,不要慌慌张张地退回自己的舒适圈。
有一天回过头来你会发现,适应能力这东西,真的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
学会在集体生活中怎么和他人相处,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提前经历这种“磨难”,会让我们以后的路好走一些。
最后!如果你真的遇到了奇葩舍友,我在这篇文章里提供了很多解决办法,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瞅瞅~
和奇葩舍友撕逼?这次我终于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