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你于众人间散文

越摊越薄,这是饼,也是狗日的人生

2021-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很老很老的猫

前几天看大厨火哥在公众号推了一期做葱油饼的视频,当时觉得这哥们有点不务正业,你一个四川人,以把川菜发扬光大为己任,做葱油饼干啥?那是北方人的专长啊,但我看完视频之后,发现他并没有离经叛道,最关键的步骤,是他在调制面糊的时候,除了面粉、鸡蛋、葱花、白糖、盐和水以外,还加入了一大勺花椒面,多亏这一勺标志性的花椒面,他的葱油饼一骑绝尘,与北方的面食分道扬镳。

按照惯例,火哥会把详细的配比以文本形式放到视频下方,但我是不会看的,我早就习惯了诸如“少许、若干、一丢丢、适量、少量、滴滴儿、三成油温、中小火”这一类看似模糊实则精准的表达,他们合起来就是四个字,高兴就好!你要是真告诉我面粉300g,白糖1盎司,油温170度,盐20g,我反而会直接晕菜,总之我就开始了我的实践,一共做了三次,总的来说,基本掌握了摊饼的技能,可能我更像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对付晦涩的辞令游刃有余。

葱花多点就多点,反正我知道你也跟我一样,吃完葱油饼之后并不会急着要去参加500万的商务谈判,或者约会女朋友,有点口气也没啥。

盐要略多一点,因为葱油饼是咸的。

糖要少一点,因为葱油饼不是甜的。

鸡蛋如果贵了就少放两个,如果便宜就多放两个。花椒随意,看你口味而定,我甚至觉得,你要加一大勺辣椒面进去也不是不可以。

此外这一款葱油饼也提供升级版本,比方说,你用牛肉馅或者猪肉馅替换鸡蛋,那么这就变成了葱油牛肉饼或者葱油猪肉饼,换成果酱呢?我觉得也行。

这两天摊饼最大的体会是,我学会用一种松弛的状态去摊饼了,我把面糊均匀摊在锅底时,会拿起手机,与朋友微信聊上几句,然后差不多再轻轻摇动锅底,让半成型的饼与锅底脱离,再振臂扬锅,让饼在空中转一圈,完美翻身后,接着继续我的聊天,有时候出现意外,如我摇动锅底的时候,把未成型的饼拦腰断了,我也没急,在断裂处略微补上半勺面糊,对断饼完成了焊接。我把做好的饼发到朋友圈,有时候我收获批评和建议,我接受,但不改,不是我不够谦虚,而是我对做个饼能不能拿满分这件事不再在意。

至于做法,我觉得已经不需要我来介绍了,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爱德华·布卓和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马修·塞利尔通过研究,在他们的论文中进行了严谨的描述:

将摊一张饼所需的面糊一次性倒入平底锅,然后迅速将锅倾斜一个角度;面糊会流向锅的边缘,接着顺时针或逆时针将锅转动一到两圈,使未凝固的面糊自然流动、成形。

根据伴随优化算法,随着面糊逐渐受热凝固,平底锅的倾角应该逐渐减小,转动速度也要放慢。在理想情况下,当倾角减小到零,也就是锅处于水平位置的时候,面糊刚好完全覆盖锅底。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始终沿着同一个方向转动锅,切忌在转动过程中变换方向。这种方法有个酷炫的名字:重力驱动液态膜的最优控制。

这已经不是摊饼了,这是流体力学界的伟大胜利。

是的,我今天也并不是单单要给你聊摊饼,我要跟你正儿八经的聊人生。

我记得我们公司在早些年,特别重视年终总结,年终总结不但梳理一年来的工作成果,也要正视困难和不足,最关键是在末尾展望未来,最令我感动的有一段文字,我至今还记得,“让公司员工充分享受到企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那是老一辈公司领导们给我们摊的一张大饼,作为公司老人,我们或多或少的都曾经有幸咬到了一口,那时候牙好胃口也好,身体倍儿棒,吃饼倍儿香。

后来就不怎么看总结了,我们渐渐发现公司也不怎么给我们摊饼了,就是有,也越来越小,越来越薄,只够少数几个人吧唧嘴,后来,我们部门的年底总结也开始变得鸡贼,说到来年工作目标时,总是忍不住抠了吧唧,用词极度谨慎,不肯多加描述,是的,公司的饼薄了,部门的饼也薄了。

我有个技校同学群,同学们天各一方,大家各忙各的,偶尔才有同学冒个泡,比方说昨天,就有个同学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我已经五十了(写得真好)》,如同当头一棒,没有点开看。

不是说五十就老了,而是一直以为这个遥不可及的可以被小孩子喊爷爷的年龄,突然就到了跟前,所以有些惊悚。

人到了四五十,财富、人脉、工作经验、社会阅历貌似有了一些积累,但实际上你也要面对无数局面,职场,家庭,子女读书就业,健康,现实世界里面的千丝万缕,需要你同时扮演多种角色,分身乏术,总有遗憾。

你在出差,结果老父母送去了医院。

你的职称评审没有通过,孩子的中考落了榜。

你在单位上熬了好些年,总算有了个不大不小的位子,结果体检报告出来了,一切付之东流。

你在酒桌上使出浑身解数,把客人们招呼得舒舒服服,自己怎么回家的都不知道,后来你听说,你在酒桌上不小心说了一句别人不爱听的话,这顿酒算是白喝了。

你就是那一勺极其有限的面糊,被倒入一口硕大无限的平底锅,还没来得及充分流动覆盖锅底,就已经凝固。

这是饼,这也是狗日的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