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知识区块链内容创作

⭕️丨传统融资的局限

2018-10-29  本文已影响277人  春木sky

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是如何生存,无论有多好的创意,都需要用资金去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出台过无数文件,想过各种办法,效果并不理想。

银行不欢迎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

我们一直用各种举措,期望银行能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但我们知道,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制度,银行对企业融资,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债权融资。对于债权融资,信用贷款是有,但占的比例非常低,多数融资都需要企业提供担保和抵押。

中小企业的问题恰恰是没有多少固定资产,也很少有土地和房产作抵押,这就超出了银行的操作范畴,没有砖头是非常难。

2017年银监会搞出一个《商业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为了避免企业债务大规模破产,让银行别逼死企业,所以才有了这个方案。当然别急,这个方案和中小企业没有关系,主要是给僵尸国企准备的,因此也饱受批评,增加银行风险,阻碍市场出清,导致本该破产的企业还能继续苟延残喘。

当然,一部分银行有自己的投资部门,有投行部等,但实际上是因为其金融体系齐全,以平安银行为例,整个集团体系有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租赁、典当、支付等金额全牌照公司,这类金融集团当然不会放过银行接触的项目,对于本行推荐的项目,投资部门当然会重点了解。

但实际上并不是银行投资,只不过将银行收集的信息反馈给投资公司,最终还是由投资公司投资。至于投资公司资金来源,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银行面临严格监管,同时,银行业务人员多数养成习惯,企业融资,要么抵押贷款,其他包括商票、信用证等,都有规范流程,而中小企业多数难以符合其贷款条件。

对分业经营情况下,当然不能直接对看好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这是因为,银行的工作人员,多数对股权融资,对高科技并不懂,也不熟,不具备这方面的辨别能力。

从资金来源和用途上讲,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储户存款,如果银行将资金用于高风险股权投资,如果投资失误,损失本金,可能影响银行自身体系安全,最终损害储户的权益。当然,这种或许只是为了给分业经营找一个看似有道理的说辞,在实务工作中是可以排除的。

美国曾经实行混业经营,在经历过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后,觉得混业经营惹的祸太大,又开始分业经营,到六十年代后开始慢慢突破,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活动加剧,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融合进一步发展,金融业并购潮风起云涌。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跨行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购并,加快了国际银行业向混业经营迈进的步伐。美国国会于1999年11月4日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法律上取消了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跨界经营的限制,以此为标志,现代国际金融业务走上了多样化、专业化、集中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要说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呢,如果是混业经营,银行投资部门可以对项目进行直接股权投资,这可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中国在1993年以前也是混业经营,银行同样是哪个赚钱做哪个,银行有地产公司,有商贸公司,有酒店等等,但之后发现惹事太大,混业经营,93年房地产泡沫破了后,一地鸡毛,从农信社,到银行,到信托,到证券,全出事,这过程中发现混业经营简直就是灾难,无论是人才、技术,还是监管都跟不上,还是分业经营好。

那么美国搞混业经营就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吗?并没有,银行仍然是嫌贫爱富,所有优质企业都是银行的客户,银行做熟不做生,美国银行业仍然会优先服务于大型优质企业,高科技创企和银行仍然缺少缘份。

曾被寄以厚望的担保行业

担保行业曾经被视为解决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融资的一个创新,愿望确实是好的。但担保公司的规则设计有问题,很快人们就发现了这个漏洞,并加以利用。

最开始银行可以给担保公司放大10倍融资,担保公司存银行1000万,即可获得1亿授信,担保公司成立一堆关联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就可以将1亿银行贷款拿到手;再接着,扩大担保公司资本金,向银行存1亿,即可获得10亿银行授信,再用关联公司套取银行贷款。

当然,最后,担保公司普遍陷入自融怪圈,用银行贷款去做其他事情,银行发现不妙,降低放大倍数,问题已经难解。

当然,担保行业也确实有向部分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以使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但更多时候需要企业提供反担保,很多企业连担保公司的门槛都够不着。当然,部分担保公司直接做起了高利贷,做过桥等。

后来,担保公司不断出事,老板们制造完一个大新闻不被抓就躲国外,担保行业也就进入了死不了,活不了的境地。

试验了十来年,结果证明,担保行业没法解决企业创新资金问题,甚至没有实质解决多少问题,制造新问题新麻烦倒不少。

风险投资的辉煌和局限

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最好的融资对象就是风投,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所有知名科技企业,无一不是风投参与投资并成长起来的。

2017年全球风险投资交易总额达到1550亿美元,中国风险投资交易总额也达到400亿美元,均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对于创新型项目,人们首选的仍然是风险投资资金,他们对于项目而言,不只会带来钱,优秀的风投还会带来业务资源、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直至将其扶上市,可以说风投机构给创业者带来的,远远不只钱,而是全方位的帮助。很多项目,没有风投就不可能那么成功,比如滴滴,美团等这样的烧钱拼市场,完全靠风投在赌未来。当然,负面的事也少不了,比如滴滴这样的,风投背后的运作,让他们得以吞并优步,还免受商务部反垄断法审查。垄断是达到了风投收益最大的目标,但后果需要全国人民共同承当,这中间发生过什么灰色交易,也许只有未来某个时间由公安机关调查后才能给出真相。

我们听闻哪个风投投了哪个项目,赚了一百倍,或几十倍,这样的故事永远只是少数人的显摆,风投的投资门槛很高,一个10亿的基金,以合伙企业成立,最多就49个有限合伙人,平均每人需要投入超2000万。即便我们认识到腾讯、阿里、谷歌等这样的公司,在它们的早期我们想参与,发现项目公司没有办法接受我们的资金,风投机构也看不上我们的资金。

对于风投的困境则是,投一个项目,何时才能退出?理想的退出是上市退出,也有被人并购退出,但多数项目最终失败,实际上叫无法退出。即便中间发现错了,连认错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投了1年后,或2年后发现项目团队不行,或发现投资判断错了,这个时候想退出来,几乎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认栽。

区块链这一波,摆在创业者面前的是问题,面对新一轮技术浪潮,他们多数跟不上,甚至不屑了解,他们看不懂区块链的玩法,无论是V神,还是BM,最终还不得不向区块链投资者募集资金。

本文转自比特斯卡。链接:https://bihu.com/people/10069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