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与奶奶
她俩是两种典型。
炎炎夏日 ,小时候的姥姥抬头看看太阳,摸着自己细嫩的皮肉,觉得十分可恨:这俩人,让孩子做活,真不中用。
左瞧右看,大树都在地的头尾,哪有可供乘凉的去处。思来想去,索性之间趴在地上,虽说脏些,总好过挥汗如雨。同时,隔壁村的小奶奶却在埋头苦干。
小奶奶家里倒得倒,残的残,好容易有块地,不能荒着。播种、津地、翻土……都要长辈带着,虽然村头的老婆子碎嘴,但能怎么办,也不能荒着啊!
姥姥出嫁了,嫁了个壮实人,少受些罪;奶奶也出嫁了,嫁了个病秧子,少花些钱。壮实的外公能挣两人份的公分,两家的老人早走了,没负担。壮实的奶奶能挣一家五口的公分,公公婆婆小姑子,都等她呢。“那时候,我能挣老多呢!”每每提及,奶奶总是兴奋的。
不久,奶奶生了爸爸。同年,姥姥生了妈妈。后来又有了叔叔跟舅舅。
妈妈自小便泼 ,外公没了后,更是相当于家里的顶梁柱 ,家门吼一吼,全村抖三抖。爸爸打小就横,十几岁就有了烟瘾 ,但为人仗义,算得上是孩子王。妈妈是女孩,姥姥自然把钱拿去,供舅舅上学。爸爸是“混小子”,奶奶供都不上。所以两人成了那个时代的大部分青年。
姥姥深知壮实人的好,所以一眼就相中了又高又壮、颇为老成的爸爸,不过你家得有个院儿。本来奶奶也是打算把破败的院修一下的,材料倒便宜,烟酒钱是个问题,等攒够了,媳妇都没喽!
之后的三个月,天不亮的时候,就能听见孙家媳妇垒墙抹面的声音。到了鱼肚白的时候,就该做饭,然后去地里。我爸?当然要去岳母家啦,相个媳妇不容易的。
院子盖好,我妈进门,爸爸在庄里又找了个活儿,老大是不愁了 ,老二出事了。
叔叔学习很好,本来有望去个好大学,但是,又成了那个年代的大部分青年了。奶奶清楚:病秧子老头儿没招,经常作威作福的公婆跟小姑子没一个指望上的。平时省吃俭用的奶奶拿出了家里大部分的积蓄买烟酒、鸡蛋,把村里的老师(不管老少)都求了个遍。那些衣冠楚楚的教师,烟照抽,酒照喝,鸡蛋照拿,事儿嘛——办不了,每年被顶包的人多了,谁管啊!事已至此,奶奶知道,学是上不了了,干脆多出些钱,买辆货车,兄弟搭伙,跑长途去了。
舅舅学习不好,上了个大专,去上学之前在村里订了门亲,说好回村就结。不久,舅舅稍信回来,说亲不结了,自己在城里恋爱了。姥姥没个主意,同村头老婆子们讨法子。客气着脸听了一下午的幸灾乐祸,到晚也没讨来办法。第二天一早,姥姥打开门懵了,约亲的亲家跟几个小伙子拿着棍棒铲锄在门前立着,见姥姥开门,二话不说拥进去,年纪大的人负责看热闹,青壮年们就帮他们砸家翻东西。姥姥就倚在门框上哭。起先小声的抽泣,而后嚎啕大哭,完事后,又抽抽搭搭的抹鼻子。舅舅终究还是得偿所愿,娶了舅妈。
后来,舅舅在城里买了房,成了家,把姥姥接过去。婆媳矛盾是有的,总是以姥姥回老家结束,舅妈从村接回,然后再开始。这让母亲很是不解:“老家不好?”
“没城里好。”
“这多自在!”
“我腿脚不好,干不了重活,你们又不能天天来。”
“先去俺那儿,等小雪(我姐姐)回来再说。”
“早晚来接。”
这样的对话每年都要来一遍,但今年,姥姥却对“早晚来接”这事没了底气。能怎么办呢,水挑不动,钱、活也都没有,不回城,自己怎么活哟!
在看到,姥姥因为腿脚不便,让隔壁大爷担水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奶奶,她断腿的时候,硬是一瘸一拐的挑着水;就算没有事,也一定上地看一眼;早上冷馒头就咸菜,天蒙亮就上地……
人跟人,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