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那些事儿

为什么会自律困难?

2019-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口口松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自律这个话题,结合《自律力》一书,也来看看这一个笔者并不擅长的领域,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为什么会自律困难?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这是查理芒格的经典名言,给笔者的启发是什么呢?就是一旦我们破题无解的时候,都可以先看看反面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不自律?也许大家无法一时归因,但是总能找到很多不自律的现象。我们一边黑眼圈熬着夜,一边在手机上搜着熬夜有什么危害;一边减着肥一遍一遍看体重秤,一边遇到甜食依然食不绝口;一边信誓旦旦的要坚持健身,一边办卡后总是无法坚持.....这些都是自律困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呢?在《自律力》书中认为,有三点原因,代表了为什么很多人难以自律。第一,是过度的自信,对于自己的一切都过度自信时,就容易出现知与行的断层。比如对我们执行力的过度自信,一个有自律力的人和一个不自律的人,差别不在他们的想法,而在于是否真的能付诸行动。就比如说,很多人总是戒不掉晚睡的毛病,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熬夜的害处,而是他们难以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把按时睡觉的想法落实到行动里去。所以说,知道怎么做,并不等于你一定会去照做。如果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仅仅满足于知道如何改变,而不去努力实行,最后也一定是徒劳无功。在这里笔者延伸一些想法,这里的知行断层,不仅体现在你知道而不去做,还体现在什么呢,体现在你可能知道得做N步能够改变一个事,但是在执行中发生了变形,只做到了其中的一两个步骤。还有对我们脑力和体力的自信,比如你期末要完成论文,你总是觉得,最后一周再开始也来得及,但是最后一周,你确实迫于ddl会着手开始,但是能不能完成,完成的质量好不好,就是另一回事了,这都源自于你当初的过度自信。再比如你一天的打满鸡血的安排了好几件事,可是还不到中午,你就会发现,百分百完全照计划做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你的兴趣、体力,从开始执行规划的那一刻开始,就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消耗。而当我们感到疲劳、无精打采时,自律能力会大大降低,想要完成计划也可谓是有心无力。

           第二,是总会出现差池的客观借口,也就是我们脑海里的“正当”理由。为了不觉得自己的行为不恰当,我们甚至会认为今天的情况是一种例外或者特殊的日子,为自己编织不同的理由。比如今天早上笔者六点的闹钟醒了,按照规划,我应该去吃早餐健身房锻炼1-1.5小时,可是醒来的一瞬间,我想到这是一个周末,我需要休息放松一下,明天再补齐也来得及,于是给自己一起健身的小伙伴发了条微信,就一觉继续睡过去了。到中午我就在想,看似我只是损失了今天一天早上的锻炼时间,但是我一旦开了这种先河,以后这样的日子就不会少了。把每一个阻断的事件,都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干扰, 其实是一种自欺,会重复出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悲剧循环。

        第三,是见好就收的心态。比如很多习惯其实是一辈子应该坚持的事情,或者长期坚持的事情,但是在过程中我们总会出现,我们已经坚持了XXX什么的心态,那这样就完蛋了。比如我是一个减肥者,我已经减到我需要的体重了,这样就是见好就收。为什么呢?因为减肥其实更难的是维护现有的体重不要反弹,或许减重是一个可以在一定时间限制内完成的事情,但保持健康身材绝对不是,保持健康身材是一个持久的、动态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和其他优秀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样,都需要我们日复一日,不能松懈地坚持和努力。因此,想要做到真正的自律,最难的不是“达成”某种良好的状态,而是将这种状态“保持”下去。

     第四,是对改变惯性的焦虑。其实就是什么呢?我们活了几十年,对一个事的行为形成习惯和个性后一旦改变,其改变成本会非常高,一旦改变成为了设定目标的样子,我们甚至会担心那是不是我们自己,是不是一种伪装,这种损失规避心态,像是让我们觉得失去了过去的自己一般,难以短时间接受,制造成为我们改变变得自律的阻力。

     2.如何变得自律?

      其实自律与不自律,本质上的区别,在于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的心态差异。《自律力》作者马歇尔认为,如果我们进行有效的规划,能够有效的增加我们成功的几率,还能够帮助我们节约下那些没有因为目标,盲目用工而损耗的宝贵时间。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里的规划,其实就是我们做事情之前磨刀的过程,我们前序的思考越多,规划越清晰,我们在行动中的时间耗散就越少,精力耗散就越少。看似他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其实却有效的提高了我们的效率。比如我们去超市或者宜家之前列出购物清单,会比我们临时抱佛脚要强很多。作者讲了一个工具,叫做每日问答法,我们来简单的看下这个方法的使用和背后的原理。这有点像著名的三件事,每天列出2-3件需要完成的小事和目标写下来,晚上回顾目标完成的如何,给它们打分。比如你要降低体重,你可以列2个目标,一个目标是坚持用蔬果汁来进行节食,另外一个目标设定为锻炼身体。晚上回顾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然后为自己的表现打分。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作者讲了三个,第一,是强化承诺,即我们写在纸上的一笔一划,动笔的过程,其实也在强迫我们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审视;写字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而思考,是所有改变的第一步;第二 ,我们在有需要的时候会激发动机。我们做很多事都有动机,一些是迫于外部的压力,一些是内心自己驱动,而写在纸上问答的过程,就像是抛开内外部动机一样,依据承诺来驱动行为。减肥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不喜欢减肥,因为减肥意味着你要多运动,还要放弃以前经常吃的各类美味高热量食品,因此减肥的内在动机是没有的。而减肥的外在动机也很难马上给予,毕竟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要获得瘦下来的赞美,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也就是说,减肥的外在动机是没有的。因此,每日问答法可以帮助你,直面那些你不想做,也没有短期收效的事情,并努力完成这些事,从而取得长远,甚至是受益一生的成效;第三,是让我们划分清楚了自律与自控的区别。自控,指的是避免不理性的行为;而自律,指的是实现理想的行为。一个是主动出击,一个是被动防御。通过自问自答的每日问答法, 你可以轻松的将自控,逐步转变为自律,比如你减肥这件事来说,减少甜食,其实是自控,而去健身房锻炼,才是真正的自律。

          写完这篇笔记,笔者默默的卸载了抖音,重新拿起了小本子规划起了下一周的读书与健身规划。


【金词银句】031期:

1.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我们有基本的四种情绪:愉悦,不爽,愤怒,恐惧。满足就是愉悦,不满足就是不爽,愤怒,就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而恐惧,则是边界被侵犯的焦虑感。熟记这四种情绪,就能熟悉你所看到的产品,满足了人们的哪一种情绪。

2.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为什么孔子对中华民族是非常重要的人,因为他给我们整个民族都写了角色说明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妇。我们在用孔子的角色关系来安放自己,来处理我们的关系。我们都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群钻进了同质化壳的人,就会呈现一种集体人格。角色化才有效率,去角色化才有感情。

3.胜与不胜在于彼,败与不败在于己。

我能不能赢了你,其实我做不了主,这是你的问题,但是我会不会输,会不会打光你的牌,会不会下桌走人,那是我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