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人生格局的修炼悅己

当你进行反思时是不是连自我都否定了?

2020-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杨继昌心理咨询师

自我反思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有的人有,有的人根本就没有。

自我反思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方式?

很多人在进行自我反思的时候,有可能已经过度的反思了。

曾子每日三省吾身,有人说是过度的。

现在我们组织也开始进行自我批评。

很多人很容易掉进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的概念里边。很少去思考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框架?

那么自我反思,到底需不需要框架,我认为需要。

如果自我反思没有框架的话,那么人又会无节制的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

我们现在在看我们组织的自我批评需要什么样的条件?首先当下社会的自我批评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面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组织的自我反思应当建立在这24个字基础上。如果偏离在24个的基础上,为了那这种4我反思就会是无节制的,或者是人身攻击或者是对自我的人身攻击。

我们在看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他的基础几乎是建立在《大学》,《中庸》的三纲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自我反思是有一个指导方针和思想时,人在反思时会有限度地审视自己哪一部分不符合这些思想。但如果没有一些思想作为支撑,人会很容易否认整个自我,反思了很久,得出了一个结果,就是我不行,把自我全盘否定。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当中犯了一点错误,但他在没有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反思时,他并不是去思考他的行为上有哪些错误,下次应该如何改正行为,而是更多的去思考我为什么不如别人,是不是我人不行?这种反思会促成对自己人格的否定,形成自卑。

长此以往,这种反思方式形成惯性。几乎每一次犯错进行思考的时候,都是对自己人格的否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