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系列

系系列:作人做事的出神入化

2017-10-22  本文已影响712人  c401e7219c3d
系系列:作人做事的出神入化

【言词永远是传达真实情况的二手信息;言词存在理解误区】

作者 | 陈山水

如何达到某领域出神入化的境界?

庖丁二步曲+刻意练习+某领域系统步骤

南怀瑾先生《庄子喃哗》: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开始学技术时,看到什么都是牛时,什么都想动……开始三年,所见无非是牛,“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了,看到牛都不是牛了,眼睛里头没有牛了……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他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不着眼睛,也不是用手在剃,他的剃刀,他的意识,跟我的头三者合一,精神的境界就过来了。注意,任何艺术家、文学家到此境界时,写出一篇好文章或一首好诗,再过后一看,这是我写的呀?!……提请诸位注意,庖丁杀牛的技术,已经达到道的境界。任何一门专长的技术,到达“神化”的境界,不是用头脑,不是用肉体的功能,完全是“神行”,精神意志自然而来。譬如大艺术家,大文学家,乃至开刀的医生,医道到了最高明的地方,对于下刀的深浅程度已经感受到了,所谓“神行”。原文是“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只用“神”而不用眼睛了,这个“神”不是眼神的神,而是精神的神,是超乎身体官能的。技术到了最高,到了道的的境界,是精神的世界,精神的领域,四肢的官能想停止也停止不了,很自然就滑下去了。而“神”的境界呀,欲行不断、连绵不绝……

系系列:作人做事的出神入化

我们炼真气炼凝神静心也是一样,初期要最好有个1.行立坐卧绵密“看什么都是丹田”的“三年”沉醉迷恋阶段,2.再跳出来进入心无丹田以神自动随真气或以守空神自动遥观真气或……的无为法阶段,这样总共二步,我称为庖丁二步曲。当然不一定需要“三年”,因人不同,健康的人可能百日,也许就是过去讲的百日筑基。如此在炼真气这个领域才能进入出神入化的层次,否则有可能总是在初级阶段起起伏伏无法进入更高的阶段。

举例:央视报道李少波老师节目中,李少波老师自述年轻时为了治病用半年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全部专修静坐,也不和人说话。

除了炼真气,炼觉知观照炼心等等其它修法类似,乃至各领域类似。

“刻意练习”是近些年西方心理行为学研究成果,前面我文章介绍过。我们结合庖丁二步曲,可能效率会更高些。有关两者结合具体技术操作将来再总结文章。

有些领域可参考西方“心流理论”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沉醉迷恋三年”的操作是在非常正确掌握方法套路系统的前提上展开的,在我看来,多数人这条基础可能还没达到,请慎重,出问题自行解决,本人概不答疑类似问题。可等将来有机会专门开设课程或技术文章教授注意事项。

某领域系统步骤最好向其领域顶尖者学习,最好先要掌握透过表面发现本质的思维,有些领域知名者不一定名副其实。中医思维也许就是透过表面发现本质的最佳思维(有实际的疗效检验),似乎通过静心及正确系统步骤才能掌握。

修行虽然有时强调用感受用感觉用直觉不用思维,但很多强调感觉的人最易迷于表面。

有些人也许一辈子困在这个初期“三年”上,例如一些艺术学习,“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跳出来”也是这个意思。多少文艺爱好者是玩玩还没最大功力打进去呢,用最大功力打进入的人,可能陷在里面一辈子,其中也只有极少数跳出来了成为某艺术领域大师。当然也有人已经用了最大功力,但还没能打进入呢。涉及领域步骤、悟性、禀赋与领域契合度等。

所谓的修行人有时靠初期“沉醉迷恋”一段时间甚至几十年,通过这个“沉醉专一”确实有所成就,普通人看其境界很高,或入静入定很深或有特异功能、神通、通灵等,其实一直未曾跳出这个“初期”第1步,靠“执着专一”成就、同时也被执着所困,性格偏执、情绪问题严重,但表面有时看不出来,表面看起来也很热心也很“善”。对于所谓的修炼人士这方面最需要特别注意慎重,应侧重情绪化解方面的修炼,修心为上。

可能的身体绝对健康标准:炼到真气不断提纯,然后一个相对更精纯能量真气团沿着脊柱骨髓中间到达脑海,可能就是所谓的铅汞龙虎相会(此真气团为某类元精,沿此线路才能与脑海中元神相会。元精元神还有其它多层含义),结合产生新能量物质玉液还丹(有液体感受的真气团)沿任脉吞下,就是《真气运行法200问》中的“大药”。

张紫阳“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到了这个阶段,自身所有疾病根解决。同时感知六淫七情等病因伤害清晰,感知自身生理机制衰老等变化清晰,有足够到达天年的真气能量储备及新能量防御机制,不再向以前一样生病无所知无所控,自己可以把握生命主动权了,意外事件除外如车祸等,据说更高阶段意外事件也可以避免。“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有很多层次,因为丹还可以提炼。

当然可能另类高手不一定想长寿,如《问中医几度秋凉》的主角。

以上偏做事方面,作人方面一样,例如“仁义礼智信”中间选一个,选一个符合自己五行性格的信念痴迷沉醉“三年”。或者不管什么五行,只随便按照某圣人经典一句痴迷“三年”。非圣人语录可能有副作用。经典有时代表大量高智商检验过了。注意避免理解误区,可选最简单理解的一句。越向上修行越需要智慧,这个智慧指悟性,如此操作可能是提升悟性的途径,只是可能

以上修炼名词各家各人解释完全不同,仅供参考。

系系列:作人做事的出神入化

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欢迎转载,请勿增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