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宗教、人性、心理民间信仰佛学与哲理

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梗?

2017-06-02  本文已影响26人  张子停停停

佛教传说中的西方极乐世界,据说是庄严、清净、平等的世界,人只要到了那里就会身心安乐,万事如意,清凉无烦恼,简直比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马老爷子设想的那什么世界还要美好。不知马老爷子有没有看过佛经,他老人家对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看法呢?

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从佛经的某些语句中可以了解一二。《阿弥陀经》中说:“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七宝池、八功德水之类,一般人不容易懂得是什么,但佛教中人多是非常了解且心向往之的。金沙、琉璃、玛瑙等物,世人就多知道的了,都是些世俗中人向往的富贵庄严之物。笔者当初看到《阿弥陀经》中的这段话的时候,心下就感到奇怪:这简直就是世间富贵之极的皇宫的加强版啊,西方极乐世界应该是鬼神莫测的地方,必然不同凡世,怎么会铺满了这些世俗之物?后来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因为在《华严经》中看到了“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样的金句,由此又联想到《金刚经》所言的“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故笔者认为,佛经中关于西方极乐世界的描述,给人的印象,清净也好,庄严也好,或者什么别的也好,总是对人而说,能让一些人对此产生向往之心,而决心修行,志愿往生,那么佛经中的这些描述语句就算功德无量了。我们假设佛也会对猫狗猪羊、大象犀牛等动物说法,那么佛要是给它们描绘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未必满是金沙、琉璃、莲花之类了。

据说佛教是要教人放下执着,自由自在,而一切名相,包括清净庄严的名相,不过是为了方便接引大众罢了。佛教分为那么多宗派,或许也是为了接引不同类型的众生吧。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有都问过孔子:“闻斯行诸?”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对子路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而对冉有的回答却是“闻斯行之。”关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两人的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因为冉有优柔寡断,所以要劝他勇敢一点;而子路比较鲁莽,做事欠考虑,所以要劝他慎重一点。对于“闻斯行诸”这个问题,我们做为旁观者,要是认为孔子对子路的回答内容是绝对的真理,或者认为孔子对冉有的回答内容是绝对的真理,那都是偏执一端,离真理远了。

笔者又想起了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经典语句:“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上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