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什么都要有意义,会叫人喘不过气来
要是什么都要有意义,会叫人喘不过气来
朋友来电话跟我诉苦说,上初二的儿子太不务正业了,看了场最近很火的电影《流浪地球》,还迷上了刘慈欣的书,看完原著《流浪地球》,还要看《三体》。朋友说看儿子捧回来的厚厚几本书,气就不打一处来。说到最后还是老生常谈——有什么用?
我如同被难题问住了的孩子,一时语塞,无从回答。因为比起“意义”,我更喜欢“意思”,总觉得对意义的追问远不及顺从内心的选择,追逐那些有意思的。
如今的人们好像个个都是双面人,一边憎恶日益严重的功利现象,一边又马不停蹄地追求各种“意义”和“价值”。在很多人看来一件事物不产生点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用,那便是无意义,无价值的。
大人领着孩子出去旅游,从打算出门之日起,在他们那全面而具体的计划里处处埋着各种“意义”和“价值”——去博物馆能学到历史知识,到大城市开眼界长见识,到科技馆……看一本书,想着对语文学习有何帮助,能提高多少语文成绩;交一个朋友也得摸出一系列人脉链来。也许哪一天起,人们吃一顿饭也得拿出计算器来计算这顿我能汲取多少维生素,多少矿物质,吃多少刚刚好,吃多少会浪费……
哦,想想都很可怕,那样的生活得多么无趣多么沉重啊,简直就不堪设想!
出门旅游,到处走走,不管看的是城市的灯红酒绿还是乡村的恬静淳朴,不管看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人间的巧夺天工,我们同样都能享受“坐看云起”闲适与快乐。读一本书,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感受悲欢离合,因感动而流下热泪,因其可笑而捧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全然忘却身边的一切……这何尝不是又一种幸福与快乐呢?
时时处处想着意义和价值,生活会变得很沉重,失去很多“有意思”变得无趣。
我很欣赏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里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也需要无用的东西呀,要是什么都有意义的话,不是叫人喘不过气来吗?”
是的,做任何事情都要赋予意义的人生,未免太沉重了。生活本是庸常的,不如顺从内心,多追逐那些有意思的!
要是什么都要有意义,会叫人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