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澜梦东篱煮酒

宝剑助明君

2024-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甘草国老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书香澜梦第69期“虚”主题活动。

网图侵删

那些影视剧中霸气的对白。

剑本凡铁,因人而灵,君仁则剑义,君纣而剑戾。吾虽为无能之剑,你却还不配。

这是一个臣子对君王所说的话,是一个被君王看成剑的臣子。

这段话中,充满了傲气,当然是有能力、有本钱才配得上这样的傲气。

这段话的大前提是,一把剑就是一个器物,全看拥有者的本质,仁君使剑更有灵性,造福于人,暴君使剑充满戾气,剑就成为助纣为虐的凶器。就像人们常说的知识是把双刃剑,仁者用知识造福人类,坏人却用知识祸害社会,且危害更大,即“就怕坏人有文化”。在上面的对白中,小前提是,我就是这把剑,只有有能力(君仁)的人才配拥有我,让我发挥出造福于人的作用。后面的结论,你不是个仁君,所以你不配拥有我这把剑。

在这个三段式的对白里面,对剑和明君的定义以及相互成就充满了哲理,很吸引人,最亮眼的,当属后面有些怼人的那句“你还不配。”这句话如果是对一个暴君所说,那么,这把剑就会因为不能为暴君为暴,而被销毁,是剑之噩运。不过,能让这把剑坦然说出这句话的人,而且这句话能让人动容,当然是听这句话的人不是暴君,非但如此,还是一个赏识一把自带灵气的剑的人。就因为这句话,有了下面这位君王对自己的审视。

朕,一个处处受制于阉奴的,认奴为父,被外人说成是弑兄篡位,才登上皇位的人,会得到怎样的执剑人。朕,若想剑为宝器,应先为明君,不然,即使剑再锋利,也会反噬其身。

这句话中是一个被阉党控制,认阉党为父,而且杀先皇夺皇位的暴君,一个暴君有了利剑,会因暴更暴,坐实了他是暴君的事实。问题的关键是,这句话要完全反过来看,就在五个字“被外人说成”。所以,事实上这个人不是暴君,他被指控的认阉奴为父,篡位等等,都不是真的,所以他在自省,因为他想拥有一把有灵气,可堪重用的剑,以实现他的远大抱负。

综合前面两段对白,因为有了第一段,才会有后面的这段自省式台词。

把两段话联系起来看,逻辑就是,只有明君才配得宝剑,我是明君,我就能得到宝剑。

好的故事之所以让人喜欢,不但靠好的故事情节,好的人物塑造,有了逻辑性强的对白也给故事增加了可读性,让人对故事本身念念不忘。

这段对白还没有完,还有下面的总结和鼓励。

陛下永远是这柄剑的主人,主人永远是紧握这剑柄的,即便是拿它去砍天下至坚至硬之物,这柄剑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犹豫。

这段话肯定了君王是明君,因为他拥有一把忠诚的、可为他用的宝剑,这把剑可砍天下至坚至硬之物,而且会为了君王粉身碎骨。

这个很是厉害,即肯定了宝剑,又肯定君王,一语双关,作为总结性拔高收尾,还可以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预示了作为宝剑的那个人会因为赤胆忠心,最终成为被人误解的一代明君最锋利的那把剑。

阅读中,这些实实在在提升故事质量的细节,让一个故事更加丰满更具有可读性。就像宝剑助明君,运用在写作中,认真打磨对白里的逻辑,打造出高质量的人物对话,比在故事里虚浮地刻意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藻博人眼球,更加真实可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