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梦,就有舞台
你是我的天空中最闪亮的星,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以你为荣。
苏肃有一个女儿叫苏珍如,因为奉为掌上明珠,所以起名叫珍如,意为如宝如珍。6岁半。她已经有了自己人生的最大梦想,成为一个主持人站到舞台上,主持一台晚会。
苏珍如说话非常早,大约在1岁半左右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说出整句的话,所以珍如在小的时候留下了话唠的“美名”。二人世界的家,忽然添了一个不停唠叨的小女生,苏肃和他的妻子回婉玲忙得不亦乐乎。
爱说话的苏珍如在5岁的时候迷上了演讲。她在幼儿园里经常抱着老师的大腿,要上台说两句。家属院门口那家小小的私人幼儿园,已经不能够容忍她这种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苏肃赶快把女儿苏珍如转到了市直机关幼儿园。
苏珍如进到市直机关幼儿园的第1天就抱着老师的大腿,高兴地说“老师!老师我叫苏珍如,请让我上台和小朋友们说话吧,我要做一个自我介绍。”
于是苏真如站到讲台上,把自己心爱的礼物,喜欢的颜色,甚至连自己的星座、血型统统介绍了一个遍,最后她说:“我有一个爱我的爸爸和妈妈,我们的家庭是快乐的家。”幼儿园的老师一直到老都在重复这个爱上台的小姑娘。苏珍如的存在,对于她生命中重要的人而言,是这辈子很幸运的事,她带来她太多的快乐记忆。
6岁,苏珍如开始参加演讲和口才专业培训。培训班的老师说,这是春晚主持人的好苗子。这一年苏珍如一举拿下了区市两级演讲比赛幼儿组的冠军。她成了培训班重点培养的种子选手,培训班甚至给她的学费打了八折,只为留住这个人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就在风光无限,前途无量的时候,小小年纪的苏珍如声带上长出了肿瘤。
过完7岁生日,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升入小学了。已经有两所小学给苏珍如抛来橄榄枝,这样的好消息,着实让苏肃一家兴奋了好久。在别人家焦头烂额地想办法挤进就近好小学时,苏肃一家在为去哪一家好而苦恼。
那天从奶奶家吃饭回来,苏珍如说自己嗓子疼,不想说话。没想到第二天就声音沙哑,到了下午就说不出话来。
这可急坏了苏肃和妻子回婉玲。他们一刻也不敢耽搁直奔省三院的耳鼻喉科。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喉乳头状瘤,必须尽快手术。这是一种不确定性质的肿瘤,需要做活体病理才能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
晴天一声雷,震荡着苏肃全家,回婉玲吓得说不出话来,她紧紧地抓着苏肃的手,浑身颤抖。
电话声响起,陌生号码。
“您好,我这里是英才小学招生部,鉴于苏珍如小朋友的演讲天赋,我们建议您近期就来我校报名。我们英才小学有着优秀的演讲特长专业老师……”
回婉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倒在苏肃的怀里,嚎啕大哭。
苏肃想到一句话: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未来什么样谁也不知道,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且心存希望。
他陪着妻子落了许多泪,但还是鼓励她打起精神,与命运抗争。
我命由己不由天!
在医院,苏珍如已经被要求禁声。这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煎熬。她不停地暗示妈妈自己很难受,她要说话。
回婉玲给女儿买来很多童话书,并告诉她,趁着这段时间好好充电,丰富自己。病好以后她不但要做主持人,还可以试着做故事大王。
手术很快就排上日程,这对于苏肃和回婉玲夫妇来说,是最大安慰,越快手术越好。
医生把他们请到办公室,详细地讲解了喉乳头状瘤的手术方案,需要切开气道进行病灶切除。
“气管上的伤疤,会不会很明显?她以后上台还能露出脖子吗?”回婉玲追问医生。
“这里面有两大风险:一是病毒已经从气道感染肺部,那么就不是声带这么简单了,这是最严重后果。二是经过喉镜检查,肿瘤的形态和大小很不乐观,如果稍后病理确诊是恶性,那么声带很可能保不住。”
“什么是声带保不住?她才七岁就要变成哑巴了吗?”回婉玲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没法控制自己。
“理论上来说是这样,就算是良性,以后的复发率还是很高,要尽可能减少声带使用。如果你们听明白就可以签字了。”
回婉玲颤抖的手写不出一个字,苏肃扶住妻子,防止她倒下,迅速地签下自己的名字,那笔迹中透着一股倔强。
活检病理结果出来了,苏珍如患病的声带是恶性肿瘤,并且两侧都有,需要把声带全部切除。
经过几天的住院,苏珍如渐渐适应了,她在被推进手术室前,轻轻地对妈妈说:“妈妈别担心,女儿不怕了。”
回婉玲偷偷地用手机把这句话录下来,这可能是女儿说出的最后一句话了,虽然沙哑,但还是那么抑扬顿挫,那么好听。
“医生,声带可不可以移植,我和女儿血型一样,她不能不说话呀!她不能变成哑巴!”回婉玲感到无比绝望,世界好像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这让她怎么能接受。
手术很成功,没有扩散迹象。
回婉玲在苏肃的鼓励下,在手术没结束时,就振作起来。因为苏肃说了一句,“失声算什么!只要她还是我们活蹦乱跳的珍如,未来一切都好。癌症面前还有明天,老天已经很照顾咱们家了。”
回婉玲见到女儿的那一瞬间还是崩溃了。那个活蹦乱跳,在舞台上侃侃而谈的女儿,怎么就躺在病床上不能说话。
苏珍如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不再是一个7岁的小姑娘,她不哭不闹,苏肃看得出女儿眼中的迷茫,失去神采的女儿,仿佛换了一个人。
苏肃想起一个人。
同事老王的儿子王海涛。王海涛也是小时候患了一种皮肤病,治疗过程中大量地使用激素类药物,本来正常的孩子,变得异常肥胖。
王海涛从此性情大变。他不仅觉得父母亏欠自己,整个世界都亏欠自己。他变得任性、惫懒、暴躁,谁的话也不听,仗着父母的宠溺,苟活三十岁,可以说是无恶不作。
最终因为赌博欠下巨债,又因诈骗罪被判入狱。
一场大病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
苏肃不能让这种事发生在女儿身上。他转变策略,一边安抚,一边又不刻意强调苏珍如与别人不同。他还是像之前一样要求她在生活上自理,不能依赖别人,他不希望女儿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废人。
但女儿眼神中的那一层迷蒙,似乎更浓了。
“爸爸,妈妈,你们一jing不爱wo了。我走了。”
当回婉玲发现这张绝望的小纸条上歪歪扭扭地一行字时,女儿已经用偷来的小刀,割破自己的手臂,失血过多昏倒在医院卫生间里。
这次自杀事件让回婉玲深刻地理解到:孩子还没有放弃,妈妈先放弃了,这怎么可以。无论自己的女儿是哑、是瞎、还是缺胳膊少腿,自己都应该义无反顾地支持她认真活下去,并且让她比任何同龄人都要幸福。
回婉玲忽然意识到这一切都是自己逼迫一个7岁的孩子做出决定,她悔恨无比,她要去给自己的孩子做最好的妈妈。
回婉玲和苏肃商量后决定,自己不在孩子面前哭泣,她勇敢地面对这一切,这是上天对她地考验,她不会放弃,更不会让珍如放弃。
苏肃也认识到自己的偏执。孩子受到如此打击,正是需要安慰的时候,宠溺固然不对,但绝不应该是无情。他对女儿的态度在自己看来就是无情。他认识到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忘却烦恼,快乐起来,才是他——以及所有有责任的成年人应该为女儿做的事。
苏肃和回婉玲都转变过来,他们夫妻俩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不断地跟孩子说话,陪孩子一起学手语。每次见面都先以大大地拥抱和肯定开始。
出院的时候,苏珍如的眼睛里已经有了光,世界没有抛弃她,她也觉得自己不应该放弃自己。
回家对苏珍如来说既渴望又有些忧伤,看着曾经的那些奖状,她无法抑制地哭起来。她想起自己的梦想是登上春晚的舞台,做董卿阿姨那样的主持人。现在一切梦想都破灭了。
她失去了宝贵的声音,什么样的舞台,需要一个不会说话的主持人。
苏珍如想要扯碎那些曾经写满辉煌,现在带来悲伤的奖状。
妈妈制止了她,妈妈温柔地拥抱她,和她一起回忆那些美好的岁月。
“曾经我的女儿是最棒的,以后我的女儿还是最棒的。”
苏珍如眼里含着泪,但闪着光,像这夏夜闪亮的星,充满希望。
上学成了困难事。普通小学都已经不能接收像苏珍如这样的孩子了,虽然她不是聋哑,只是哑。
教育部门的规定很清楚地指出,聋、哑、盲、智力残疾等儿童,不能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因为他们不能和普通老师、学生交流,会出现很多意外。
这让苏肃犯了难,他一边和苏珍如自学手语,一边寻找学校,毕竟孩子一定要上学,参加正常学习是让女儿早日回归社会的最佳途径。
全市有两所特殊学校,都是寄宿制。回婉玲有些担心女儿还太小,她和丈夫商量的结果是征求女儿的意见,如果她不同意,就再等几年。
苏珍如愉快地答应了这个建议。她要开始新的生活,虽然她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她要听从爸爸的建议,在学校里学习知识。
妈妈说:要去学校里找回梦想。但是不会说话怎样找回梦想,真是个难题。苏珍如陷入关于问题的思考中,所以不伤心。
聋哑学校的小朋友们,并没有苏珍如想象的那样身残志坚、和睦相处,这里和任何一所学校一样,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吃得很糟。
西山聋哑学校是一所专门的儿童聋哑学校,这里教授各种聋哑儿童的生活技能,但主要还是用于对外交流的手语和科学文化知识。
只有年纪大一些的学生才会学习一些技能。这里的特色专业是计算机编程和油画。
无论未来准备做什么,通过学习手语建立与人交流的渠道才是第一位的。学会了手语,就可以看懂更多老师讲课了。
苏真如的优势在于,她可以听得到,这比其他又聋又哑的同学多了学习途径,所以她学得更快。
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一边学习手语,一边练习唇语,虽然她不能发声,但她可以有更多的方式表达自己。
手语练习非常辛苦,一个动作要达到标准往往需要成千上万次地练习。一个微小的差异都可能产生表达上的歧义。
但她有自己的目标,所以不辞辛苦,她要在文化节晚会的时候参加班级排练的手语故事节目。
舞台依然是她的目标。
有了目标动力十足起来。可是她的动作总是不规范、不标准。这让苏珍如越来越气馁。不知道偷偷哭过多少次,但她就算哭着也要认真练习。
学校的方校长是一位有着多年哑语手语教学经验的老师,她并不教苏珍如的班级,但她多次在阶梯教室的镜子那里,看到独自一人对镜练习的苏珍如。
方校长对这位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特别好奇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一个小姑娘持续练习。
当方校长知道苏珍如的目标是登上舞台时,她很钦佩一个小女孩儿心中梦想的力量。方校长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来指导苏珍如的手语练习。
方校长一边打手语,一边讲解动作幅度之间的不同。她语重心长地给苏珍如讲解手语动作中除了包含动作,还包括情感,要配合表情、唇语来一起表达。这样打出的手语,不但准确,而且带有更多的情感,哪怕是让不是聋哑人的普通人看到,也会深有感触。手语就达到了语言和情感一起传达的目的。
苏珍如对手语有了更深地理解,她开始思考如何表达自己。她重新体会到曾经在舞台上大声说出台词时的那种兴奋。
苏珍如找回了自己。
西山聋哑学校一年一度的文化节在三月的春天里举办。文化节除了老师同学的书画展,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手语舞台剧。
苏珍如所在的小组,表演的舞台剧是匹诺曹的故事。
她戴着长长的红鼻子,穿着白色的木偶服装,准确地打出手语,表达着故事中的情节。
她时而表达悲伤,时而表达喜悦,她能听到台下的掌声。
表演完成后,苏珍如深深地给观众鞠躬。并专门给方校长鞠躬。
台下的苏肃和回婉玲热烈的鼓掌给女儿加油。他们惊讶于短短的几个月孩子的变化如此大。
晚会结束后,苏肃和回婉玲感谢班主任和方校长的辛勤付出。
这是一位陌生人,插进来说:“这孩子需要有一个更大的舞台了。”
此人正是市电视台今年六一儿童节晚会的导演方清泉。
苏珍如一听是电视台的导演,眼睛里又放出光来。回婉玲看着这闪亮的眼睛,她知道自己的女儿又回来了。
方导演并没有直接答应苏珍如,毕竟这是大型的晚会,电视台已经请了一位专业的手语老师进行现场打手语报幕,但他同意让苏珍如一起参加练习和排练。
电视台请的手语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也姓苏,叫苏宁宁,她多次参加舞台和电视台的手语节目,她不是一个聋哑人,但她的父母都是聋哑人。
整个5月不上课的时间,苏珍如就和苏宁宁一起练习舞台环境下的手语表达。苏珍如练习得非常认真,苏宁宁十分喜欢这个小妹妹。毫不吝啬地教给她临场技巧。
苏珍如有一些舞台演讲的经验,她融会贯通,领悟到了一些真谛。
六一儿童节晚会前一天彩排。苏珍如作为替补演员,随时准备着。虽然她知道自己可能并不会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但她在舞台的另一侧也认真地按照苏宁宁地步骤,一步步地进行规定动作,没有丝毫的马虎。宛如今天就是自己的舞台。
彩排完成以后,剪片时,方导演发现二号摄像机位完整地拍摄了苏珍如稚嫩的手语解说。舞台效果很好,表情丰富到位。
方导演跟苏宁宁商量可不可以给苏珍如一个机会。苏宁宁愉快地答应。
苏珍如的这场首秀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如期举办。只是在电视上播放了彩排的录像。但苏珍如的能力和态度给导演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知道自己又给手语演播找到了一个优秀的苗子。
12岁的这一年。苏珍如终于站到了市春晚舞台的主持人位置,她笔直地站在那儿,面对着摄像机,从容不迫地打出手语。
她用特殊的语言给全市、全国电视机前的聋哑观众朋友带去声音,多彩的舞台有了更多特殊的观众。
当她拿着市春节联欢晚会特别贡献奖杯回家的时候,爸爸妈妈紧紧地拥抱她。
经历过绝望的人,才知道回家有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