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想法

治愈“取悦症患者”只需这样做

2023-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玄月阅读

我是取悦症患者,你呢?

身为家里的老大,我从小就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要听话,要懂事,不仅要帮父母照顾弟弟妈妈,还要给他们当个好榜样。

不能贪玩,不能提让父母为难的要求,长大后一个人离乡背井打工,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这几年,我偶尔会苦于母亲对我的忽视,但更多的是以此为傲。

直到看到《好好说会的情绪教养》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惊出一身冷汗。

这么多年,我不仅的把自己活成了“取悦症患者”还成功的把妹妹塑造成我的翻版,最糟糕的是,我发现我儿子也快被我带成这样。

身为班长,他喜欢当老师的左膀右臂管理班级,常常为不听话的同学唉声叹气,还会安慰生气的老师。

有时为老师跑腿耽误了和同学们课间玩耍的时间,他也敢怒不敢言。

他不是没有情绪,更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我一直对此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让他变得想要什么都是不对的。

我对自己需求和欲望的忽视,长期以来也用在孩子身上,让他认为自己不重要,只有得到他人认可才能感到价值,让别人感到开心满意,他才能安心。

明天开始,我要时刻告诫自己,还要告诉孩子。

你不需要一直努力,也能够获得存在感!

以后,要积极回应他:

妈妈,能给我买个滑板吗?

当然可以!我不但给你买滑板,买护具,18岁后你想学摩托车,也没问题。

你爸怕危险,我说服他,全力支持你。

韩国儿童教育专家,首尔私立小学教师,教养专栏作家金善浩老师最新著作《好好说话的情绪教养》这本书,买来的本意是为了解决更年期母亲应对青春期孩子沟通问题的,没想到,先找到治愈自己身上致命伤的良药,真的是歪打正着。

不过,这才是作者出书的初心:

做个真正成熟的家长,让孩子少受伤害。

这本书即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更没有纸上谈兵的空话,有的只是作者身为一线教师与孩子的日常对话为基础,深刻刨析孩子的内心需求,再聚焦亲子沟通的典型场景后,为我们提供的高效沟通宝典。

作者用四大锦囊助力孩子大脑、智力、学业、社交、情绪等健康问题。

书中,有对“孩子什么时候蕞惹人生气”变成“我什么时候蕞容易生气”的换位思考;

有对孩子恐惧“考试”的心理分析和治愈方法;

有给经常对孩子发脾气而身心疲惫的家长们的建议;

父母读懂孩子内心想法的对话技巧:一切,从好好说话开始。

金句:

比称赞更有力量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鼓励。

了解孩子想法的过程中,父母展现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态度。孩子感觉受到尊重,能增加他的自尊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