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zuo no die
今天很偶然地看了简友一篇文章,大体是两个老师重组家庭,女老师年轻些,有两个孩子,男老师年长些,孩子已经成人。两位老师都是普通工薪,没有大富大贵,但是维持基本生活也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按理说,两位遭遇婚姻不幸的人,能够走到一起重组家庭,一定是经历过一些风波,各自承担了一定压力的,双方都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相互体贴,彼此扶持,共度余生。
可是,这位老先生一大把年纪了,却偏偏不识人间常理,不知是他本人狭隘,还是受他人挑拨,因为女老师孩子小,随他们一起生活,时间长了,老先生竟然会固执地认为自己吃亏了,理由是为女老师抚养孩子了,而他自己的孩子已经成人,无需抚养。如果仅仅是心里想想倒也罢了,毕竟走到一起很不容易,尤其是女人承担的压力更多一下,只要生活能够维持,女老师为了面子,会做些忍耐和让步的。但是老先生却把女老师的让步真的当成了离不开他的错觉,变本加厉地苛责女老师以及她的家人,女老师为了顾全大局,一直在做家人的工作,说已经很好了,能够陪伴,能够有一个完整家庭的假象也是生活和工作需要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老师的孩子也逐渐长大成人,在为孩子准备婚房的过程中,老先生死活阻挠,理由是他们还需要再购置一套养老房,然后才可以考虑帮助女老师的孩子买房。无论女老师如何做工作,丝毫不做让步。这个时候,女老师的妹妹从外地赶回来了,亲眼目睹了这位老先生的偏执和冷酷,于是妹妹就直接质询老先生:请问您每年为这个家庭能做多少贡献?有20w吗?老先生词穷,妹妹干脆利落,既然没有,又何必把自己当成财阀,以为自己是谁的救世主?孩子房子的首付,小姨帮忙付了,但是,女老师在不断地心凉心伤中,坚决地做出了离婚的决定。
老先生一看女老师动了真格的,马上慌了,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主动把积蓄掏出来交给女老师支配,但是,女老师看都没看一眼,无论老先生动用了多少人来说和,女老师始终坚持了分开的决定。
于是,最后的结果,妹妹协助女老师孩子买了房,女老师退休了随同孩子一起生活,那个老先生,最终落了个孤家寡人一个。
坦白讲,看了这篇简文,我第一感觉这是一篇虚构的故事,但是经过跟简友确认,这就是简友姐姐真实的生活经历,简友就是文章中的妹妹。
作为知天命之年的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疾病和意外,重组家庭也已经不是个案,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发,如果选择了重组家庭,就一定要全心托付,如果心存私念,或者被无关的人所左右,家庭就很难稳固,共度余生便也成了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