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马得快不如跑得久

2022-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只励志的兔子a

每当我们想要学习一门新技能时,大脑会立马蹦出一堆莫名其妙的想法,而且精力十足,一刻也不停歇,并产生恐惧的情绪,从而迫使我们放弃学习新技能的想法,就算已经在学习新技能了,想法也不会停止,除非放弃。

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没有例外,因为这是大脑的天性,只不过有少部分人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凌厉前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这些人。

怎样才能突破大脑的限制呢?

改变的前提是知道如何改变,首先,了解大脑的天性。

人的大脑其实是有三重的,“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最先出现的是本能脑,约3.6亿年前,顾名思义,主管本能;接着是情绪脑,约2亿年前,主管情绪;最后出现的是理智脑,约250万年前,主管认知。

本能脑出现的时间最早,发育的时间最久,所以最强大;情绪脑次之;而情绪脑出现的时间最晚,发育的时间最短,所以最弱小。

因为远古时期资源匮乏, 因此,当时的人类为了生存,会尽量减少耗能,像思考、锻炼等耗能的行为会被大脑禁止。

而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资源丰富,已经不需要考虑生存的问题了,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并没有来得及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化,保留了天性——“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

避难趋易——只做简单的和舒适的事,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打转,待在舒适区逃避真正的困难;

急于求成——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往往缺乏耐心,非常容易放弃。

其次,行动,行动才会发生改变,知道的再多如果不去行动,那就是空中楼阁。

在科学家看来,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本质上都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建立连接。用神经科学的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受到反复刺激之后产生强关联。

学习技能没有捷径,重复的不够就学不会,要坚持学习才能获得成功,这很难,所以,成功人士是极少数的。

我们学习一门技能,可能是因为看到有人通过这门技能赚了很多钱,所以,一开始动力十足,可以认真地学习几个小时,感觉很快就能学会,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产生厌烦的心理,动力越来越弱,学习时间越来越少,最后放弃。

我有多次这样的经历,我相信应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因为这是大脑的天性。后来我读了《微习惯》,学会了跟大脑和平相处,“避难趋易”因为微目标很小,所以很容易;“急于求成”因为微目标很小,完成了也不会觉得能马上看到结果。

可能好多人觉得微习惯太小,没有效果,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后来实践之后才发觉微习惯是多么的神奇。

1.在完成微目标之后,会超额完成目标,起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会超额完成;

2.就算每天只完成微目标,那也好过半途而废,坚持有可能成功,放弃只有失败。

想起新东方直播时的一句话“人生是场马拉松,马得快不如跑得久”,“快”容易放弃,“久”可能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