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畅想
窗外的雨,有愈下愈大的趋势。想想下班时,因为没有带雨披,还想着等雨小了或雨停了再回家,还好趁着天未完全黑下来时冒雨赶了回来
一直到现在凌晨三点,雨仍然没有停歇的迹象。
今天是读书·写作挑战营结营的日子,需要转译画说第十讲特邀嘉宾苏小博老师的演讲稿,涉及到一些乐理知识和国外人名,至少需要听三遍录音或对某一段搞不懂的句子需要重复听。
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整理好,对我来说,已经是最快速的极限了,注定是个熬夜的日子。
中午两个小时吃饭和休息时间,被我用来给即将高考的妞送衣物和雨伞。一下午都工作就是邀约或回访线上的电话,和客户沟通样板间问题,对进店客户选配合适家居,尺寸,价位,风格。一直都在忙碌,真是忙到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听课程时,看到姐姐发来信息,说她在爸爸那里,有没有时间给爸爸拉个视频,想着等听过课再回电话。听过课眯了一小会儿,然后整理好文档才想起来这个事情。
窗外的雨不知疲倦的下着,放在以前一到下雨,心情就格外放松,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慢了下来。
可是,收麦的季节,连绵的雨只会让心里焦虑不已。
五月,割麦子的时候,需要艳阳高照,需要微风拂过,需要布谷鸟轻快的叫声,天是蓝湛湛的,没有一丝云彩,那是收麦最好的天气。
黄澄澄的麦田里,收割机器驶过,在田间地头麦斗一放下,饱满的麦粒就带着清香倾斜而下 。这是简约版或者是现代科技版的收麦方式。
小时候收麦的季节,四点钟天不亮就拿着磨好的镰刀,提着烧好又凉凉的凉白开出发了。等到红彤彤的太阳透过渠边的那排杨树照射出万道光芒,地里的麦子就收割的差不多了,需要把麦子拉到场里,让太阳爆嗮,再撵着牲口拉着石碾一圈圈地转着,把麦穗里的麦仁碾出来,下午趁着微风,在夕阳下把麦粒儿杨出来,装袋子,用牛车或马车拉回家,颗粒归仓。
坑洼不平的土路上,牛车晃过,路两旁会有很多带麦穗的麦杆子从车上滑下,那时候拾麦子是真的可以拾半车麦子的。
如果说现在收麦子是行云流水高科技下的极简风,那以前收麦子的画面就是半个多月的连环画,每一幅画都是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写照。
收麦前后,有一个行麦礼的礼节,闺女要带上好吃的回娘家,看望父母顺便帮忙收麦。
然后等农忙过后,姥姥要蒸很多很多动物形状的馒头,印象最深的就是男娃会送一坨面羊,女娃会送一尾面鱼可以跨在脖子上那么大。再捏一些小的兔子刺猬辣椒茄子等多种多样好看的小花馒头,送给邻居。
行麦礼的礼节送的花样馒头真是包含了所有妈妈对女儿一家的祝福。
甚是想念童年麦收那丰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