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为机器人行业降温 未来这几大新兴应用极具前景
机器人行业一直都被看做近几年的新兴风口,但是几年发展与沉淀行业中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了。那么机器人为何会出现降温趋势,未来的潜力应用又是什么呢?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18日,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新兴应用与实践”的论坛中,来自业界的顶级知名专家共聚一堂,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碰撞出了新的思路和火花。
在论坛的最开始,来自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的Paolo Dario教授进行了“下一个时代不是互联网,而是机器人”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如果考虑到和周围环境的互动,很多任务就变得更加容易了。这种形态的计算能够让你预测很多的行为,甚至通过这种形状和机械的属性能够解决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而针对于我国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国家“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赵杰也给出了分析。他认为,当下我国机器人行业的主要问题有一下三点:
其一,机器人特别热的情况开始有所降温,我们感谢人工智能,它的迅猛发展使机器人行业的热度有所下降,这反而使很多搞机器人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能够真正冷静下来,想一想真正要做点什么。
其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资本市场在机器人这个领域相对趋于理性或者谨慎。资本是有两面性的,引入资本可以促进产业发展,同时也由于资本的疯狂,很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能够存活,资本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资本的理性和谨慎,整个机器人行业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也是进入了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
同样,随着机器人近几年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机器人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很多问题存在着。
其三现在行业存在着一个共性问题即突破核心零部件,国产机器人产业现在面临着成本与性能的双重压力,大家都把成本归到了核心零部件,认为核心零部件突破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就会降低。
但这并不代表存在优势。因为国产零部件一旦突破,外国机器人企业也会采用我们的核心零部件。我们寄希望国产零部件突破以后使成本降低,这是个伪命题。如果中国的核心零部件突破的话,推动的不仅是中国机器人成本的降低,而是推动全球机器人成本的降低。
而在本次论坛的新兴应用方面,全球各大院校的专家学者也进行了精彩演讲。其中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谈到了“医疗机器人结构刚与柔的设计演变”。
目前手术机器人的产生使我们对手术有了新的理解,也对手术模式起了一些新的变化,但还没有完全颠覆整个手术的模式。无论是肠镜还是消化道的内镜,现在仍然是作为内科检查非常重要的工具,但并不能应用到手术过程当中。
整个操作过程当中人肯定要坐在那里操作,实现进入体内完成整个手术的过程,必须要看到稳定性、精度和柔顺性等等问题。所以手术机器人现在面临的一大核心问题是软和硬,以及如何匹配和实现。
另外,芬兰阿尔托大学的HeikkiKoivo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王煜教授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Alberto Rodriguez副教授也分别发表了“特种环境下的机器人自适应控制系统”、“软体机器人技术发展路线探寻”和“我们离自动灵巧机器人有多远”的主题演讲,让各界对机器人的新兴应用场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