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偏差:我表达我的,别人看和自己有关的

2022-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不不晚
《friends》

马东说过,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我一直以为这句话是说大块陈述自己观点的辩手,他们才有阐明观点的需求和传达的使命。但我最近吃了好几个关于表达的亏后,才发现,表达者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减少误解。

最近的一个例子发生在我这次国庆回家,妈妈说我朋友圈发的一个朋友的照片来看,这个朋友长得特别像。这可是亲妈认证的朋友脸啊!于是老妈在说的时候,我激动的打开了语音开始录,准备让朋友听听。

结果我妈说着说着开始“拉踩”,不过这个照片里面的低马尾显得不年轻……正在录语音的我愣住了,我说,妈,我在录音……

我妈马上闭嘴,并且拽着我的胳膊不让我发出那条语音。但我还是发了,发完画蛇添足的补了一条语音:D!我妈那个意思是说以为是我,觉得是我低马尾不好看,不是说你哈!重点是我两长得很像,我妈以为你就是我!

D倒是豁达,听了语音后发“笑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对老妈说,你看吧,她一点不介意呢。

我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看了我一眼,说:“你是不是傻?我叫你不发那个语音,不发!人的重点都在关注自己上,你这种不是好话的东西,我们娘两私下聊天,你发给别人做什么好吧?她怎么会真的不介意呢?”

好吧,是我又鲁莽了。

无独有偶,这种“我想表达的是A,结果对方get到的是B”的例子,我最近还发生过不少。

最近的一个发生在昨天和朋友见面,我一见她,说了句,你说你化妆了,差别在哪呀?

我本意其实是想说,你化妆前后差别不大,真的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但脾气甚好的朋友当时第一反应,仍是佯装愤怒的说了句:“你怎么能这样说!很伤害我好叭?”

在她听来,我的这番“恭维”其实是否定她出门前花了时间投入的化妆心思和技术。

做人与说话这门学问,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可以了,每句话每件事都值得反思,永远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通过以上两件事发现了沟通偏差后,一些过往发生的事我也想明白了:我明白了为什么我情真意切的小作文需要修改一两个细节,明白了为什么我自认为是把一颗心掏出来的深夜表达反而把别人推的更远,明白了当年我发的生日说说为什么写的很好但因为照片不好看让生日主人翁心里有根刺……

因为在这些事情中,我表达的重点往往是“我很在意你”,但说的越多,错的概率就越大。我的重点是“我在意你”的部分,但对方在意的是与感情无关的“我心中的你是怎样”的部分。

对方也没办法不在意,因为“以自己为中心,关注自己”这点,几乎是每个人的本能。

举个关于我的反面例子,最近认识的网友:

“今天和朋友聊天,朋友告诉我,大家都是会伪装的,都会隐藏自己不好的东西。比如她就会装自己会画画,很自律,那时我有点担心,你会不会展现的面貌也是假的呢?但是你身上这个优点和那个优点我确实也很欣赏,我决定不想那么多,还是抱着了解的心态,去认真感知你。”

这段话当然是很傻的,毫无保留……

现在看来,代入一下,如果是别人对我说这段话,我也会不开心:你什么意思?暗示我装吗?

但我当时内心真实想表达的的确是,我能理解大家可能都在展示最好的东西,但我欣赏你那些稳定的品质,并且是以想要了解你的心态去了解更多。

但没办法玩了呀,我在与对方相关的表达中,让对方感觉到“我在暗讽Ta装”……

有时候真的不怪别人说我傻,我说话是真的有点不过脑子。就算出发点是好的,真挚的,话说出来,让别人接受到的意思也偏差了几万公里。

这都不是无效表达,这是自以为拉近距离其实推远对方还让对方在心里翻了好几个白眼的表达……

性格直一点的直接就表达了不适,性格迂回一点的,还要藏着不舒服说“谢谢你”,何必呢,我的做人缺陷要别人伪装自己…….

所以通过我自身大量的犯傻案例,我清晰的得出一个结论:关于对方的描述中不合适的部分,会直接抹煞掉“我在意你”的部分,甚至起了反作用。

对方看到我们对于他们的描述不好,就已经开始心里不舒服了,哪还有多的闲心管我们对他们什么感受。

解决这点有且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换位思考。当我准备说出以下这段话的时候,先把自己代入到对方的角色,如果是别人对我说这段话,我会看到什么?

组织语言的时候,重点放在我想表达什么,无可厚非;真正要说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我的表达是否会让对方不适,对方听感会不会好。

宁可话说的少一点,不可多说错多;

说话之前以及写完小作文之后,都要多想一点,避免不必要的冒犯。

让别人舒服了,别人才会让你舒服。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菜鸟翻译。

第N次减肥中,轻度努力人格。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