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情绪,决定了说出的话,是春风拂面,还是倾盆大雨

2019-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群益_见识与见解

 原创写作第005篇。

都说语言有魔力,是天堂,还是地狱?是和风细雨,还是暴雨倾盆?是温柔,还是暴力?

取决于,传递语言的人,行为的背后有动机,动机的背后是情绪。

与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是养育TA的人,父母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孩子的感受,感受又影响TA的接受程度。

从宝贝呱呱坠地,我们都是柔声细语,呵护备至,一开始有自主意识,有了调皮捣蛋,家庭的冲突就开始了。

为什么会有冲突?因为父母对孩子的不满,对TA某些行为不满意。

确实有些熊孩子,实在惹人生气,我们姑且不去探讨家庭教育的缺失。

今天只就父母的语言表达来进行三方面的探讨。

一、语言暴力,威力猛于虎

语言的表达,是我们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工具。我们的动机、情绪是伴随着语言的表达的。最近发生的青少年轻生的事故,就是在父母的语言暴力催化剂下爆发的。

17岁的跳桥少年,在母亲喋喋不休的批评中,忍无可忍,选择轻生。

北大弑母的青年吴谢宇被抓后,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如何面对父母的语言暴力?一位20岁的女孩讲述自己面对母亲长期的絮叨和辱骂时,差点拿起菜刀杀人的经历,极力地忍耐,靠着一点理智才冷静下来。这个帖子下面,看到了有类似经历的年轻人的回帖,帖子的浏览量达到53791次。大都在控诉自己的父母,语言暴力,不伤肉体,但伤心。心灵的裂痕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修补的。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是母亲冷暴力的受害者,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去修补心灵创伤。

语言暴力,等于将两方对立,甚至树敌。父母本想传递关爱,结果指责、抱怨、诅咒冲口而出,孩子感受到的自然就与爱无关,反而是爱的对立面:恨。

苏明玉的恨、知乎上差点杀人的女孩,无不是源于语言暴力在她们的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没有人会喜欢恶语相向的家人,见到就想逃离。叛逆、离家出走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不会表达的父母。

二、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催生语言暴力

场景一: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满。

家庭作业、考试成绩、学校表现。

作业拖拉、分数不佳、调皮捣蛋、理解费劲,都能让父母一触即发,口不择言,肆意侮辱,喋喋不休,甚至推演到孩子的一生将一事无成。他们根本不管孩子是否听进去了,只管自己是否发泄够了。其实,发泄完了,也没解决问题,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场景二:对孩子的生活习惯不满。

不好好吃饭、玩游戏过头、晚上很晚睡、早上起不来、房间凌乱、书包不整洁、衣服脏乱、乱吃零食、不听话......

不一而足,孩子总有可以让父母挑刺的点,其实,很多习惯的养成,父母都是有责任的。小混乱导致了长期的习惯,父母却没在坏毛病的萌芽期及时纠正孩子。

三、减少或消除语言暴力,从父母学会调整情绪开始。

语言之所以成为暴力,是因为语气里带着伤害性的情绪。

情绪处于愤怒、悲伤、失望、忧虑、急躁、冲动时,出语必伤人。

做几个深呼吸,调整鼻息,负面情绪就消了一大半,再用理智思考,如何说话更能让孩子接受,用商量、探讨的语气,就是在传递爱了,孩子必能接收到,并回应他的心里话。

试想一下,孩子平时成绩都在90分以上,结果有一天拿回试卷,70分。你生气吗?第一反应是当然生气。

带着怒火的表达是:为什么没考好?

深呼吸后,再用探寻的语气:告诉妈妈,这次为什么只有70分呢?

孩子一定愿意告诉你真相,如果是因为题目难度大,大家都没考好,那么冲动责怪就误解了他。如果他说自己有失误,下次一定吸取教训,争取考好,是不是就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无论真实情况如何,冲动责骂,他都会难过,甚至消沉。如果父母克制情绪,了解真相后再处理,矛盾就不会发生。

语言的威力,可以成就一个孩子,也可以摧毁他的人生。

做智慧父母,会说话太重要了。


作者群益,985本科、研究生,15年外企管理经验,6年创业经历,18年科学育儿经验,国家二级,最满意的身份是母亲。旨在与更多父母一起,养育出充满力量和智慧的下一代,国家有希望,民族有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