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记录:贾博同学讲《女娲造人》

今天,八班的贾博同学上台讲课《女娲造人》。
在这之前,贾博同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件已经拷到桌面,就等上课铃响起,他就要从学生身份转变为老师身份了。
上课铃响起了,宫艺轩的课前三分钟开始了。 站到讲台上的贾博真的有一种老师的风范, 他组织学生点评,最后给出总体评价,有条不紊,淡定自若。
接下来,开启《女娲造人》的课堂了。贾博同学用“展图片,猜故事”的形式导入本课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吴老师点评:此种方式导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自然贴切。)
课堂进入第二环节,字词积累。贾博同学也采用了我平时喜欢用的模式: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后,让学生凭借记忆写词语。找了两位同学上黑板去写,效果不错。接着让学生稍微了解一下作者,并记住关键内容。
课堂进入第三环节:整体感知。此环节,贾博设计两个小问题,一是复述故事;二是给课文分层。
复述故事贾博找了三四位同学起来复述,并进行点评。分层时,贾博板书课文脉络:造人原因(1——4)孤独寂寞,添点生机;造人过程(5——16)揉泥造人,挥藤造人;繁衍生息(17——18)男女配合创造后代。(吴老师点评:思路清晰,设计科学)
课堂进入第四环节:关键语句品析。这一环节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课文第三段“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课文第四段对女娲采用了什么描写,突出女娲的什么特点;读课文第五段,体会“掘”“掺”“揉”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第九段表现了女娲怎样的心理;第十三段按什么顺序写的,表现了女娲怎样的心理。
第四个环节:分析女娲形象。此环节,贾博同学设置了一个主问题: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女娲?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提醒学生从以下角度分析:1.与其说女娲是一个神,不如说女娲是一个少女。让学生细读第四段,体会女娲的少女情态:活泼可爱,聪明机灵。2.与其说女娲是一个神,不如说女娲是一个母亲。)总结:女娲的身上同时具有神性和人性的特点,她既是神通广大的神,也是充满七情六欲的人。
第五环节:深入探究文本。设置两个问题:1.女娲造人的前后,女娲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怎样理解这种变化。2.对照课文后面《风俗通》里的记载,看看课文主要添加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又做了怎样的删减,为何这样处理。3.这个神话故事内容不具有科学意义,今天学习这个故事是否有意义。
最后环节:主题归纳,学后感悟。
吴老师简评:
本篇课文贾博同学备课充分,思路清晰,环节齐全,知识点讲解全面,课堂驾驭能力很强,与学生互动比较和谐融洽。不足就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稍短,还缺少点拨提升能力。
不过,这是贾博同学第一次登台讲课,能够准备如此充分,课堂组织能力如此强,与学生互动交流如此融洽,实属不易,我为这个优秀的孩子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