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南安福铁村之行后记
今早雾气萦绕,我们一行二十几人依然按时出发,此行目的地—南安福铁村。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车子绕过拥堵的大路,拐向颠簸的小路,不过司机车技了得,倒也不觉得很晃,约一个小时便到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早有书友林总在村口迎接了。
村子很大,常住人口约两千,完全生态的自然环境,绿树环绕,即使在这冬日,鲜花却随处可见。遍布全村的古大厝,仿佛在一一诉说当年的荣耀。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这个村人文荟萃,出过多个进士,如今博士也有好几个,即使没多高文化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读书,好家风代代传承,书香悠远。
村里散落各处的老房子还能看到岁月留下的痕迹,那些标语至今看来也丝毫不过时。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村里有堵特殊的墙,那是敬字亭。墙上镌刻村里历史上出名的人物和警示名言,墙头那垂挂下来的炮仗花更是把墙面点缀得恰到好处,引人驻足留连。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村里还保存一处古石堡,这是当年抵御土匪,强盗而修建的防御工事。古堡有两道门,即可防火攻又可防水攻,二层位置有许多规格相当的洞口,据说这是枪口。很神奇的是,一楼有些洞口很小,在里面看得很清晰,在外面如果没走到洞口正面,从其它角度基本不容易发现。我猜,这估计是可以给敌人来几个暗枪吧,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古堡如今已大多垮塌,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大致框架,里面有口水井依然水质清澈,14米高的墙上挂满一些绿植,还结着一些椭圆形果子。我们好奇问林总这些是什么,他解释说这种果子里面挤出的汁就是早先泉州地区做雪花膏的原材料,大家又学到了点东西。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村里一些有识之士把原先村民排放的污水先进行整治,陆续开发出一些旅游资源,一条东西两侧长达数百米的小道,流水潺潺,偶尔几只鸭子悠闲游过。走在小道上,欣赏道边绚烂的野花和绿油油的菜地,微风拂过,泥土的空气的清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一行人老的少的,兴致高昂,来了无数个“宣传大片”。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村里还有一堵奇特的墙,墙上绘制木偶头的制作过程。我和秦姐顾着观看,不知不觉落在后面。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停停走走,不知不觉也近一个半小时,大家折回原先到达的点,迎接我们的是又一波惊喜。木偶世家继承人为大家亲自展示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流程。他带来了几个超级可爱的成品,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经过他的介绍,我们才知道一件成品工序繁复,费时近两个月,有的所用材质贵重。像他拿来的钟馗头像,胡须必须是藏羚毛才可以。
他的作品大多销往海外,作品获奖无数,供不应求。买的人有些用于表演,有些用于收藏。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尤其孩子们更是兴趣浓厚。
古老的文化正是有了这一代代的传承人,我们才能继续得见其无穷的魅力,为这群坚守传统的匠人们喝彩!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很快饭点到了,土灶做的饭菜就是香,大家也顾不上吃相了,狼吞虎咽,大快朵颐。
盐焗飞鸡特别畅销,连平时少吃肉的方教授都禁不住诱惑。还有老顽童江老师,不忘边吃边拍下他手里的大鸡腿。荤素搭配合理,咸干饭也不错,火候刚好,大伙吃得真是过瘾。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休息几分钟,我们打开了张老师赠送的《道德经》,开始与经典的对话。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在张老师指导大家研读里面第八章《不争无尤》,第二十七章《善行无痕》和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后,大家沉浸于经典中,全场寂静无声。那个个专注的神情都被林总的镜头收录下来。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半小时的自读时间很快过去,又到了各自发表感言的时候了。
书友吴女士带着读小学的女儿,推掉孩子课外兴趣班,自己开车赶过来。她说上善不是像一些名人把老子的名言挂于厅堂或办公场所,好像在向世人宣告“我是善良的”。真正的善不是表面的彰显,而是化有形为无形。
陈老说一切归根是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林女士认为己所不欲,不一定勿施于人,应是有所选择的施。
张帅哥分享了自己最初接触道德经的因缘,并由此悟出了四十不惑真正的含义: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需要做什么,不再像年轻时的迷茫彷徨。
江老师说读书让自己提高许多。首先言谈举止不再那么冲,学会了冷静。
韩老师提到台湾一教授对道德经的解读很有时代性,推荐大家看看视频。
林总提到自己创业中遇到的不理解与怨恨,曾一段时间纠结,而从老子的智慧里获得宽慰:好人赞扬,恶人憎恨的就是好人。
一米说真正大善是不着痕迹的,不会让所受的人有心理压力,并举了一个外国捐赠的所作所为,从中得到启示。
方老师的发言让我们深受感动,近耄耋之年的她却有一颗纯净的心,她说人如一滴水,可清可浊。作为老师,就是托起浪花的那滴水,每个人只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就是最大的善意。她说今天是她的生日,她平时听别人讲话是不看手机的,刚才偷接收几个来自家人的红包。大家深受感动,江老师幽默献上他刚采摘的花儿,大家齐声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现场一片温馨,虽然没有蛋糕没有面线。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秦老师幽默巧妙地把话题抛给今天的主讲人——一位典型的理科男张老师。
他略带腼腆地谈起了自己与道德经结缘的经过。高中起就对它感兴趣,大学学数学的他却选了令人意外的老子著作,图书馆跑的最勤的理科生,书借的最多也丢得最多,连管理员阿姨都心疼他。看来,真是一个老子的超级粉丝啊。
工作几年后,自己厌倦了一些生活常态,重新拾起爱好,并开设了公众号。他想把自己对《道德经》的感悟渗透于日常教学里,期望感化带动更多人喜欢这部伟大的国学经典。
他说,强为之名曰为大。“大”即大气魄,道法自然,就是学习认识自己。每个人只要认识了自己,就能成就自己。
她说,一生二就是接受事物的两面性。“吾所欲”有时也可“施于人”,如同一块蛋糕,你自己不喜欢吃,为什么要扔掉而不愿意给他人呢。电影《天道》有句台词很经典“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好一句如来,不就是回归本真吗?
是啊,天地混沌之初,是无所谓善与恶的,一切循环。最后回到原点,也就是我们自己最初的心。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主持人钟老师无论是中途的穿插还是最后的总结总是幽默里富有哲理,他对现场的把控越来越见水准,这让每次读书会都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意思就是说,能用语言表述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道”。能够用言辞说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名”。
有与无,变幻无穷,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愿我们今后继续在37篇道经和44篇德经里寻找真正的智慧。
期待下一期的相聚!
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寻访文化传承 重温道德经典
2019.1.12.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