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难忘春风化雨情
转眼又是一年春好处,桃红柳绿,难忘援疆老师。潺潺溪流、朗朗书声,又让我忆起曾经一起奋战的“战友们”。支教壮志,无问西东初识李仕明老师是因为他的名字和我哥哥的名字只差一个字。作为几百年前的本家人,自然就亲切许多。在他的身上你丝毫看不出岁月的无情,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时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怀揣着支援边疆的伟大情怀,踏上了前往西北的旅程,而这一来就是三年。科学的学习本来就枯燥、艰涩,难懂,加之学生们的化学底子太差,难免对化学失去信心。对此,李老师并不抱怨,而是主动走近孩子们,俯下身子与孩子们交流、谈心。他的坦诚、耐心深深地感染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位忍着扁桃体肥大、忍着嗓子嘶哑也要坚守在讲台上的他,赢得了身边所有人的敬重。孩子们课上认真听课、学知识,课下时常也追着李老师讨论学习上的问题。在他的积极引导下,动手能力弱的孩子渐渐地开始对实验感兴趣,不愿动脑筋的孩子开始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并且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自主的探究,还有一些孩子除了自己探究之外,还组成学习小组,自己讲题,自主钻研;看到孩子们阅读量的匮乏,又联系福建的同事、朋友,以个人的名义捐赠了图书。最难熬的是高三最后的冲刺阶段,作为本校的老师好多都很难坚持下去。但是李老师却每天雷打不动地坐在教室的楼道里,细心地辅导学生。他开玩笑说,我每天不来看看,心里就不踏实。看到他们学习的劲头,他也浑身充满了力量!教育就是这样,知识的传授是有限的,但是梦想的种子一旦播下,定会生根发芽!钟“玲”毓秀,润物无声每次回忆起语文组的援疆老师时,“钟灵毓秀”这四个字便时时萦绕心头。我想一定是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才孕育出这样优秀的人才。而我又是何其有幸,才能在初出茅庐的时候遇到这些优秀的人。与张庚秀老师相识是在2019年。工作上的需要,她来到了我们高三备课组。她说她来新疆是“处心积虑”的。一直以来,她都有个梦想,就是来到大西北,来到日思夜想的大美新疆。当终于有机会的时候,她便不顾家人的反对、不顾学校领导的不解,满怀欣喜毅然决然踏上了西北的旅程。与张老师相处感受最多的就是真实。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也毫不保留自己的才学。教学中她积极探索孩子们的困惑点,及时改进方法。针对学生表达困难的问题,她不断改进教案,每天当面与学生交流写作的心得。面对学生,放下偏见,耐心指导,细心检查,同时又及时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自从听了她的作文课,我顿时豁然开朗。其实,与其说张老师对新疆魂牵梦绕,不如说张老师与新疆之间冥冥之中就注定有这样一段美丽的邂逅。坦诚率真如她,坦荡坚强如她!如果说张庚秀老师是英姿飒爽的,那么吴小玲老师就是优雅淡然的。宛若芝兰,优雅款款。这让我想起了王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和吴小玲老师同在一个楼层,带着同层次的班级。她的课堂时常回响起欢快的笑声。她对教育的见解就像朱光潜先生说的一样,别急于求成,慢慢来,欣赏吧。其实,语文学习亦如是。孩子们对她的感情,不像是师长,更像是朋友,甚至是母亲。实际上她就像一位母亲一样时刻关爱着自己的孩子。学生心情不好的时候她会感同身受,给予爱的关怀;面对孩子们的失败时,她会面带微笑,语气坚定地告诉他们如何重拾信心;面对孩子们贪玩虚度光阴时,她会严肃认真的批评他们,并且“跟踪”他们改正错误……很多时候我都很是惭愧,同样是语文老师,我的身上却很少有属于语文的独特气质;同样是母亲,我想我是很难如她那般培养那么优秀的孩子。在日常琐碎繁杂的教学中,自己渐渐也变得浮躁不安,变得“急功近利”起来。记得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教研组评课议课活动中,吴老师最为特邀嘉宾做“提升素养、滋养情怀”的分享。她没有发言稿,那些对语文课程、语文素养以及对教育的看法就是那般自然地流露出来。像是一位智者,宠辱不惊、从容淡定。从她的娓娓道来中,你不会感觉不食人间烟火,相反,词语之间饱含着作为一位老师深沉又炙热的情怀。于我而言,那次的交流分享是我的回归,我从吴老师的话语中找回了初心。找到了自己浮躁的原因。同样的,那也是重新出发的时刻。感谢那些年给予我诸多关怀与帮助的援疆老师们,他们很平凡,却每天都在践行着不平凡的事业。是他们,让我真正体悟到“老师”这个如此美妙动听的词汇,也让我懂得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强求与苛责,而是浸润、而是等待、更是成全!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