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佛系,并非凡事不管不问,而是心态平和——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书本和学校可能是教育的工具,但并非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对人性的理解。——巴菲特
我和小霜初中高中都是同学,关系很亲密。
一次聊天,她说高中老师对她不好,问起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她做了一些调皮的事,逃课呀,上课吃东西呀,因为老师批评了她,她就说老师不好。
我最近在读朱永通的《教育的细节》,对于老师批评学生这件事,很有些话想说。
朱永通说,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一味去责备学生“坏”的行为,而忽略了追究其行为背后坏的范本的来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总会犯错。
有一个孔子的故事。
孔子弟子众多,各有千秋,颜回天资聪慧、刻苦勤学。
一次,孔子发现,饭煮好之后,大家都没有吃饭,颜回自己先抓了一把就吃。孔子见此情景,并没有说什么。
那时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过米,这些煮饭的米是颜回讨回来的,也许他是因为太饿了。可是,就算是这样,也与他一直以来的言行不符。
后来,颜回向孔子请安时,孔子就旁敲侧击说了这件事,大意就是,尊长还没有吃饭时,自己是不能吃的。
颜回一听,知道孔子说的是什么事了,就说那是因为他见到有锅灰掉进饭里,脏了的饭粒扔了太可惜,毕竟粮食来之不易,可是已经脏了的饭粒给谁吃呢,颜回就自己给脏了的饭粒吃了。
圣人尚且犯错,何况那些十几岁的孩子。
他们正值充满活力,探索世界的时期,对一切充满好奇。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规范地成长,这就连我们自己也做不到,不是吗?
今天中小学德育最大的失败是,把重心放在强制灌输的单一维度上,无视心灵引渡、人格熏陶的范本化维度,以至坏的教育行为泛滥成灾,我们却习以为常,不闻不问。——《教育的细节》
有些家长,老师一跟他们沟通孩子的事情,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你打他,使劲打。
这样简单粗暴地管理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仅仅是部分父母在使用,很多老师也在使用。
我就孩子小学时的老师就是这样,动辄全班罚抄,原因无非是有孩子不遵守纪律之类的。还有放学时背着书包罚站,因为班里有孩子整理书包时说话,所以全班同学一起背着书包罚站,一直站到老师认为可以走了为止。
这样的方法短时间内确实能见到效果,小猫小狗挨打还知道疼呢,何况是孩子。被罚站了之后,孩子们确实能记住几天。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没过几天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就要接着罚站。
老师的本意当然是要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安安静静地收拾书包。
可是,孩子们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地收拾书包,哪怕才被罚站没几天,也还是要坚持说话呢。
作为教师,想让学生遵守纪律或者养成好习惯,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不要忘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曾经学习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如果连孩子的心理都不能摸透,或者根本不想去摸透,那干脆就不要做教师了。
简单粗暴的惩罚只能达到一时的目的,给学生留下的心灵创伤和阴影却是长久的。
我家孩子已经离开小学好几年,每次提起当年的“连坐”还是心有余悸。她说,同学们根本不会去怪那些捣乱的同学,只会埋怨老师,因为犯错的明明是其他同学,老师却要全班同学一起倒霉。
是不是一个孩子有“坏”行为,老师不去管他呢?
当然不是,不仅要管,而且要好好管。
这里的好好管不是指向家长告状,写检查等等,而是让教师佛一些。
“佛”一些,并非对学生的行为不管不顾,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首先,遇到学生犯错,先别急着生气。
比如说,学生上课讲话、传纸条,或者不写作业,逃课等等行为,老师肯定听到就头疼,如果不管这些行为,可能会影响其他同学,如果花时间去管这些事,很明显会影响上课。
有些教师甚至一看到某些学生就头疼,还有的班主任一听到任课老师提“你们班某某某”,似乎马上心脏病就要发作。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不够佛。
为什么有些教师一看到学生的“坏”行为就发自内心地感到无力,想发火。
那是因为他们只看到学生这些“坏”行为的本身,认为学生就是不求上进,不学好,是“坏”孩子。他们不知道或者忘了,任何人的任何行为背后总有一些原因。
比如我们想吃饭,那是因为饿了。而我们想吃美食,那不仅仅是因为饿,还因为我们对食物有更高的要求。
有些老师喜欢对学生说“你看看人家,为什么你做不到”,这样的话本身就是没有道理的。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何况一个班级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个性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孩子的性格本来就千差万别,怎么能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做到完美呢。
知道每一个孩子的差异性之后,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比如有个学生几乎每天早上都要迟到,怎么样,是不是很不好。可是,知道原因之后,你可能会同情这个孩子。
他父母离异,父亲不上班,整天宅在家里,打游戏挣钱(具体怎么挣钱不清楚)。一打就是半夜,早上不起床,也不叫孩子起床。
这个学生早上起床之后要给自己做早饭,还要给父亲做早饭,有时候还要把父亲夜里吃宵夜的东西收拾一下,然后才上学。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批评教育孩子都是没有用的。这个孩子已经很乖的,他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父亲。
找到原因之后,教师再帮着学生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像上面的事例,教师就要跟学生的父亲沟通,一起解决学生的迟到问题。
以上是说遇到学生犯错,老师在从业生涯中还会遇到与家长的沟通问题。
现在不像我们小时候,我们自己上学放学,家长一年都难得跟老师见一面。现在的网络便捷,哪个学生的家长不在班级群里,没有受到孩子老师的“轰炸”?
现代老师身不由己,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就好像一个信号站,各个部门都有文件、通知、要求需要班主任发到班级群。
有时候,班主任一条通知就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家长就会直接在群里向老师“开火”。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才把一条通知转发到群里,有一个家长就怒气冲冲地怼我。
我辛辛苦苦工作一天,这幸亏是网络,要是当面说,估计家长就要指着我的鼻子骂了。
遇到这种情况,生气肯定无法解决问题,只会使矛盾升级。
我先给家长说了我的想法,作为老师,我理解孩子也理解家长,他们都有难处。然后,我又说,我们要互相理解。
家长回复我说明白了,不好意思。语气没有了刚才的火气。
以上种种,都是教育中的细节。
教师不仅仅是上好课,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教师做的是教育工作,教育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关注每一个细节,精心对待每一处细节,每一个教师都是艺术家。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细节方式,表面上看,似有偶然性,实则是不同教育理念鲜活的写照,正如每一朵浪花的绽放,都离不开整个大海的澎湃。——《教育的细节》
齐帆齐2021年度9月品牌营第180篇,2560字,累计427112字。
主题打卡: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