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自责的阴影?常见的三种问题,都不是你的问题

2024-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百卉含英2024

最近,儿子购买了一只小乌龟,打算把它从乌龟宝宝开始养,把它养大成龟。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灵寿,希望它能长寿。

儿子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心思去照顾它,为它购买了“豪宅”,为它打造舒适而干净的家,并学习养龟的技巧,怎么养更健康,更快乐。

可是不到三天,在一个极其闷热的早上,小乌龟突然不怎么活动了,儿子觉得很纳闷,不断地问我,昨天晚上它还是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是不是我对它太严格了,没有照顾好它?

我们在网上查询到,天气闷热,会让小乌龟感觉到窒息,会减少活动量。我安慰儿子,我们人类都会感觉到难受,更何况是乌龟宝宝呢?

儿子又把乌龟的家安置在通风透气的环境中,让它好好地休息,可是结果还是令人遗憾,小乌龟渐渐地失去了生命力,走向了死亡。

看到这样的一个生命逐渐消逝的过程,让儿子感到很难受,拯救不了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离开。这种爱莫能助,无能为力的感觉,让他非常沮丧,非常自责。他说,以前养过金鱼的死了,现在养的乌龟也死了,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做不好呢?

看到儿子这么自责,我分享给他一篇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老师的文章,你觉得特别自责的问题,也许并不是你的问题。

善于反思的人,一般都是对自己的要求很高。遇到麻烦的第一反应,就是找自己的问题,这些人是成长最快的。反求诸己,会让你看到自己身上很多的不足之处,改正并完善,会让你越来越优秀。

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人逐渐意识到,优秀并不等于幸福,追求外在的优秀,不如追求内心的愉悦。

自我反思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并不是所有的反思,都能让人变得更好。而有很多的反思是无效的,只会引起人的精神内耗,为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压力,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之中。

比如,领导决策失误,导致业绩不好,员工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努力,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严重打击士气。

对于容易自责的人,李松蔚老师通过咨询案例,总结出了三种常见的问题:

一、别人的课题,不是你的问题。

在生活中,有的人怀疑自己有问题,是因为别人的评价。父母、老师、上司的评价,很容易让人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之中。

可是,有没有可能他们的评价本来就有问题呢?在文中,老师以“铁饭碗”与新兴的创业公司相比,父母认为“铁饭碗”更稳定,而孩子认为新事物更有挑战性,更能锻炼个人的能力。抛开身份来讲,谁对谁错不是显而易见吗?

在生活中,我既会反思,也会内耗,长期反思,就会发现,很多问题真不是我自己的问题。

在工作中,隔行如隔山,哪怕在同一个公司,不同的部门之间都会相互不了解,而很多人都习惯以自己的认知,去评判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这样,只会增加沟通的难度,降低工作效率。

为了避免这种“自以为是”带来的问题,我尽量要求自己以“未知”的心态去看待自己并不了解的领域。对于自己熟悉,而别人不了解的事物,我会耐心地向别人解释。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也会发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不一定都是对的,有时候,反而是孩子的想法与判断更让人惊喜。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完全不受别人的影响,也不可能完全自由。但很多人的痛苦,就是把自己的价值感与别人是否喜欢联系在一起。

为了走出这种困境,我们要认识到,选择怎样生活是你的课题,别人是否满意,是别人的问题,并不是你的问题。

二、改变不了的,不是你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利格曼在《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书中提到,人的特征和基因有关,我们身上有一半的特征被基因控制,是无法改变的,还有一半的特征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能够发生改变的。比如,肌肉,意志力,认知,学习能力等等,都是可以改变的。

因此,我们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可以减少很多无谓的自责。

了解自己的特点之后,才能更好地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找到更适合自己领域,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更不是你的问题。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问题并不是问题,只不过受他人和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少数派就变成了有问题的人。

比如,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是不少人的困扰。内向,一般都会被很多人定义为一种很重要的社会能力。但这只是特点,并非缺陷。

内向者可以重新定义自己,内向是一种“擅长独处”的能力,内向的人,有很多难得的优点:耐得住寂寞,能够安静下来,进行更深入的阅读与思考,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等等。

换一种思路去看待问题,问题就不再是问题。比如,焦虑,可以看成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能力;拖延,可能看成是能克服重重困难,但总是会按时完成的能力;愤怒,可以看成是坦诚,勇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的能力。

所有的问题,都只不过是一种负面的标签。换一种思路,就会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凡事皆有利于我,形成强者的思维。

我们一起阅读之后,儿子说,乌龟会死掉,是它的事情,我只能选择照顾它,却无法决定它的生死。这是我改变不了的事情,就不是我的问题。

那么,你最在意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试一下,看看是否能够转化。我问儿子。

颓废、极端。儿子对我说。

我们不妨这样来解读,颓废,是因为你累了,乌龟死了,让你伤心又无奈。你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处于极度振奋的状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能保持长期的热爱;

至于极端,是我对你的评价。喜欢乌龟的时候,非常喜欢,一旦乌龟死了,你又决定再也不养乌龟了。你可以进行反驳与否认。在人生中,当我们遇到困难与失败之时,有很多次“再也不做某事”的冲动,但结果并非如此,我们还是会从头再来,一步步地战胜困难。

晚上,雨过天晴,天边浮现出一道绮丽的彩红。我们决定出去走一走,散散心,从失去乌龟的阴影中走出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