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为,没考好就死定了

2016-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若愚瓜瓜

高三那年,每个人的状态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教室的黑板报上写满了各种霸气的励志标语,这一切都仿佛在暗示我们:考好了,前途一片光明;没考好,前途一片黑暗。

那一年,尽管我很努力,但命运还是跟我开了场玩笑:考砸了。眼看着理想中的大学化作泡影,那种失落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临近开学,收拾起破碎的心,踏上北上的火车,内心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无论结果多么糟糕,请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

挫折之所以会给人带来伤害,往往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人们理解和诠释挫折的方式。高考失利后的痛苦很复杂——失望、不甘、自卑等等,然而这些痛苦就像一根刺,你越是顽抗,它会伤得你越深。10年后的自己,生活平静、工作安定,曾经的痛苦留作心底的遗憾,已不再扎人。

高考的失败仅是一场考试的失败,然而,人生处处是考场,谁也不知道谁可以笑到最后。所以,你完全没有必要因一场考试而否定自己。会读书、会考试是命,我们不是生来为读书、为考试,我们一定有自己的运气。今天高考辜负了你,但未来的日子你不能辜负你自己。

上不了好的大学,读不了好的专业,怎么办?

上三流的大学,不意味着你这个人就是三流的。一旦进入大学,那个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就终结了。大学对学生的考核是多维的,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甚至颜值都会关系到他的学业表现。大学就像一个群星闪耀的小社会,它的评价体系如此多元,只要你身上具有某个闪光点,都可以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坐标。

入学之初,我也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失落与迷茫:受制于成长环境,从小接触不了太多的人,视野狭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与能说会道、多才多艺的同学站在一起,自己就像一个土包子。然而,我依旧感谢命运,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我才得以发现自己的狭隘,并不断地去克服和探索未知的自己。

在与优秀朋友的互动中,我逐渐发现,但凡优秀的人,不管他们是出自于农村还是城市,名校还是非名校,共同之处都是视野开阔、思维品质很高。这些朋友毕业后,尽管他们当中有不少就读于大学里的冷门专业,如文史哲,但是他们毕业后都有能力从事一些“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的甚至还特别高大上。事实上,所谓“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往往对一个人的天分、创造性和思维的发散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说,即使你对大学不满意、对专业不满意,请不要忽略对自己思维潜质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我想对那些同样是来自于小地方、家庭条件有限、就读于普通院校的孩子说,如果你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至少有一点不要放弃:阅读,阅读,再阅读。可以说,上什么学校,只能影响你的起点,但良好的阅读习惯,则可以决定你能够走多远。

没考上,再试一次吧,不要轻易放弃

有些人宣扬某某是当年的落榜生,现在混得如何左右逢源。没错,确实有一些人可以依靠自身有过人的能力、品质、家境,或者遇上了千古难逢的机会而飞黄腾达。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他们的成功道路并不适合每一个人。相比之下,高考依旧是一条相对公平又能快速上升的路,所以才会有这么多落榜生一年年的坚守:汤唯参加了三次高考,马云参加了三次高考,俞敏洪参加了三次高考,李安参加了三次高考,王小Y参加了两次高考……这些大咖都曾经历过高考的曲折,他们的共同点都在于:当年没有放弃!

在现代社会,上大学是非常有价值的。四年大学经历对我最深刻的影响就是思维方式的塑造和转变。它给我提供一个平台,让我认识和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读他们的作品,并不断地刷新了我对社会和对人生的认知。这个过程,大概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天助自助者。那些今年没有考上的考生,请不要轻易放弃,再多考几次吧!我们没有别人擅长考试,但多考几次或许同样能成功;未必一定要进名牌大学,只要能考进大学,同样是有用的。和我当年一样没有考好的考生,相信我,只要你不放弃,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机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