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每天写1000字创作

遥远的十八岁

2017-12-31  本文已影响103人  如月如月
遥远的十八岁

这两天,朋友圈都在发十八岁的照片。开始我以为是即将到2018年了,应18的景。后来才知道,今年是最后一批90后集体告别少年时代的日子,今后00后就要粉墨登场了。

岁月倒推,我的十八岁是哪一年呢?我学80后的夭夭去问度娘,可度娘懒得理我。我只好动用手机上的计算器,结果显示是1993年。

记忆倒带,93年的我在哪里呢?应该是上半年在故乡读高三,下半年在省城上大学。搜索枯肠,且让我也来凑个热闹,缅怀一下我的青春岁月。

高三最后一个学期,我极力的想考起大学,离开那个只有一条老街的小县城,因为刚从外面毕业回来的年轻班主任激将我们:在这里,你们再会玩都不算狠,有本事你们就考到外面去。可我一方面极想考到外面去,一方面却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18岁的我,性格内向,内心细腻、倔强、敏感又脆弱,全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家里的时候,关上自己小屋的门,妈妈以为我在学习,其实我多数时候是在听姜育恒、郑智化的歌,在写日记、随笔,在抄汪国真的诗,在看琼瑶、岑凯伦的小说。

那时,我上课极易发呆走神,特别是数学课,几乎听不懂,就不听了,课堂上躲着看小说或写随笔,导致高考的时候数学严重拖了我的后腿。

那时,最喜欢上的课是语文和历史。语文老师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念,那或许是我唯一可以自豪的事。历史老师曾带着我和其他班的两个师兄一起去市上参加历史竞赛,记得有个谜语题,“水晶宫拜寿”和“散步”,谜底是两个历史人物。我猜对了第一个“贺龙”,第二个“徐向前”我们都没猜出。那次竞赛我们只得了个三等奖,不过还是挺开心,比赛结束后老师带我们去游清官亭公园,还去西街照相馆照了相。这张照片还在我的影集里,现在看来18岁的我高高瘦瘦、文文静静的,成绩不是特别好但也不算差,没理由自卑啊,可那时就是不自信。

18岁,我有两个好朋友惠和江,我们曾是初中同学,江那时在卫校读护理,惠在隔壁班。93年的寒假,我们一起去了惠的老家乐红,只记得那年的雪好大。那时除了同桌,我和班上的同学关系一般,因为无论是下课还是放学,我都和惠在一起,我们无话不谈,谈青春的惆怅,也谈那些青涩的思绪。那时的她已开始谈恋爱,她和男朋友出去的时候就骗她妈妈说在我家,她妈妈好几次找到我家来,记不得我当时是怎样糊弄过去的,只记得那个妈妈无助的眼神。其实那时我们不懂什么爱,更不懂什么永远。

我从小头发有些自然卷,就一直扎着马尾辫,高三下学期,大约是为了节省时间,我第一次剪短了我的发。剪短头发的那个晚自习,把班上的一个男生气走了。开始我也没留意,是一个女生来告诉我的,说看到我剪了头发,某某生气回家了。坐在窗子边的我正好看到那个离去的身影,十分纳闷,我剪头发关他什么事?他生个啥气?那个女生说,这你还不知道吗?

后来,知道了。青春里有个词叫暗恋。

93年的下半年,这是我人生的分水岭。18岁的我离开了故乡,到远方去上大学,虽然考得不尽如人意,但想到可以如班主任说的到外面去,心里是激动和期待的。假期看完一套从表姐那儿借来的《射雕英雄传》后,就带上行囊,离开了家乡。

二叔一个朋友的妹妹和我考上了同一所学校,二叔的朋友送他妹妹去上大学的时候把我也捎上了。车才过江底,第一次离开家的我便开始疯狂地想家,想妈妈的不容易,想如果父亲在世,送我上大学的一定是父亲……泪水便忍不住偷偷地流了一路。

到了省城,到处霓虹闪烁,车如流水马如龙。我似乎要与过去那个局促的自己决裂,开始努力地要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周末去师大跳舞,去青年路买衣服,去各个学校找老乡,去云大看电影,去逛翠湖、圆通山、大观楼、金殿、西山、石林……这种热闹持续了半个学期,后来觉得很荒芜,就还是做回了高中那个安静的自己,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把琼瑶的小说借来看完后,开始迷恋三毛。

上大学后,我开始正式谈恋爱,和高中坐在我后排的男生。不过是柏拉图式的,我们不在一处上大学,靠着书信联系恋了整个大学时代,整个日记本里记的全是收不到信时的烦恼和收到信时的喜悦,对其他风景,似乎看不见。每到周末,宿舍里的人都约会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呆着给远方的恋人织毛衣。记得一个公安专科的老乡周末来找我,见此番光景,说我太痴情了,直到现在遇到还在这样说。哈,现在想想那时是不是太傻了?

去年我们经过大学门前的一二一大街,我对他说:“以前真是太傻了,要是换作现在,我一定不会那样忍着孤独和你异地恋,我要找一个身边的同学或老乡谈恋爱”,结果他说:“你要是跟别人恋爱、结婚么,现在也肯定离了!”说完得意地笑,吼吼,你的意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许吧!

时光不回来,十八岁,鲜衣怒马的少年,爱上你的,不是我,是风。

谨以此文,缅怀我的十八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