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自主学习指导(三)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自主学习指导(三)
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 赵萍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1邓稼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梳理人物成就,概括人物特征
1请同学们回顾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的主要事迹,抓取其主要成就,概括人物特征。
思考,明确,记录笔记:
①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由美回国。——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不忘报效祖国。
②1958年奉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巨大贡献,功勋卓著,却鲜为人知。
③1985年重病期间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朴实公正。
⑤1971年被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无畏,公正无私。
⑥1971年回“我”一封短信。——科学严谨,一丝不苟。
⑦1982年井下危机中“我不能走”。——才华出众,爱国敬业,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意志坚定。
结合以上事迹,我们不难看出: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功勋卓著却鲜为人知的科学家;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始终没有忘记报效国家,是一位爱国敬业、意志坚定、勇敢无畏、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爱国者;他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是一个大写的人。
2思考:人物事迹与其性格品质的关系。
明确:想写出一个丰满立体有血有肉有精气神的人,离不开具体的事例。作者可以借助事例,让我们为之所动,体会到人物的性格品质。
提示:请同学们结合以上内容在文中做批注,并修改补充自己对邓稼先的概括。
二、重点提要,探究写法
前面说到了《邓稼先》不是一篇一般的人物传记。一般的人物传记会紧紧围绕“传主”即主人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他的生平事迹,依据需要安排详略,突显人物性格特征。
从上面“梳理人物成就,概括人物特征”环节,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并不是一般的以时间为序来行文的;从开篇百年屈辱,到对比奥本海默,再到插入书信、文言文《吊古战场文》、“五四”歌曲《中国男儿》和电报,内容似乎繁杂琐细又无序。
真的是这样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和老师一起探究写法。
明确:
第一个部分是全文的“小引”。频频出现的“强占”、“租借”,再现“任人宰割”的百年前屈辱的历史,为邓稼先的出场搭建宏大的历史背景,烘托其贡献巨大,但同时又让我们记住了与之无法匹配的“鲜为人知”,突出邓稼先不为名利无私奉献。请同学们记下“烘托”二字。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突出他的爱国奉献、舍身忘我,“两弹”元勋为了我国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与一般人物传记写法一致。
第三部分在与张扬外露、锋芒毕现的美国原子弹设计领导者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显现邓稼先的忠厚朴实、无私奉献,更加具有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气质。没有孰优孰略,目的在于突显邓稼先的性格特征。它是对第二部分邓稼先精神品质的补充、延伸和扩展。请同学们记下“对比”二字。
第四部分从作者杨振宁的角度来写自己得知“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全靠自力更生,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这看似与传主无关,实则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衬托了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也是对第二部分的扩展。请同学们记下“侧面描写”六字。
第五部分插入了两人年轻时一起背过的《吊古战场文》,既显现友谊深厚,又衬托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严酷。在揣测、想象中,体现自己对挚友的关心;在具体事件中,表现邓稼先的身先士卒、英勇无畏。最后更是引用“五四”歌曲《中国男儿》盛赞邓稼先为中华“古今奇丈夫”。这一部分既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又呼应了第一部分的百年历史大背景。请同学们记下“衬托、引用”四字。
最后一部分,作者引用自己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饱含深情地赞颂邓稼先的一生。这是对全文的总结。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了并列式结构。全文六部分各有重点,又能合成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邓稼先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