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的加班文化,你又是如何选择的?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萧之言

        上午9点,晚上9点,一周6天,没有明确的工作时间,工作加班不定时,薪资待遇不错,加班有一定的补贴,公司发展的也还可以,这样的公司你们会去吗?

        不知道为什么,一谈到加班,最先想起的是华为。华为有个著名段子:华为某部门高薪聘请了一位日本专家。日本专家上任的第一天,在全体会议上做完自我介绍后,又说到:我是个工作狂,经常加班,请大家尽量配合我的工作!说完深深鞠了一躬。三个月后,日本专家辞职了,辞职的时候只说了一句:你们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

        近日里,“996”、“007”、“711”、“716”......等话题再次走近各大网友们的眼前引起一番争议,加班已成为了许多公司的一种“潜规则”,加班熬夜似乎也已成为了众多打工者们的一种常态,而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之间的界限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后者亦渐渐被前者所侵蚀。

        有的公司声称公司氛围很重要,甚至会去鼓励员工加班。相信不少刚刚步入社会走入职场的小年轻们或多或少都会遇过,刚刚入职时,每天6点一过下班了就遛的贼快,结果被领导找去“谈心”,说刚出来工作,下班别跑的这么快,就算没事在公司里多学点东西也行……自那之后就再也没敢准点开溜,生怕再被领导抓去“谈心”。

        这样的加班工作文化不仅仅出现在互联网行业公司,其他行业公司亦在争相效仿,很多企业甚至将之作为一种向上的公司文化甚至信仰,他们鼓励员工们加班,甚至“强迫”加班,这在初创公司中尤为普遍。许多人对此也感到无比的认同,甚至觉得:如果不能接受“996”的工作方式,那就说明这个人不能吃苦,以后没有发展前途,似乎唯有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去加班才能有所作为。然而真的就是这样吗?

        “加班”,在老板、领导、创业者眼中这或许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甚至以此淘汰他们眼中所谓“不合格”的员工。因为,要想收获成功,就应该有所付出,若连这点苦都吃不了,在这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很容易就会被他人所淘汰。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谁想成为那个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然而,“加班”真的就能够提高一个企业竞争力吗?

        任何一份工作,如果在你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范围之内,没能及时的完成,反而需要加班加点去做,那么先要考虑的是你的工作能力的问题,或者是工作任务与时间分配的问题。没有哪份工作,非得需要你天天加班加点忙到晚上10点12点才能完成的。偶尔加班可以,但是天天加班,只能说你手头上的工作已超出了你的“工作能力”,甚至有不少人加班时无所事事,仅仅只是为了混到一些所谓的“加班费”。

        互联网行业工程师工资高、待遇好,这是许多年轻人的共识。据统计,去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多个城市的互联网行业工程师,其平均薪资都过万,月薪1.5万元以上的占25%,2万以上的占14%。一些互联网公司还按照13-15个月的月薪发放工资,而这些工程师大部分都只是20几岁的小伙子刚入行没几年,这也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眼中所羡慕的“别人家的公司”。

        然而,不少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都表示加班费很少甚至没有加班费,这就意味着他们的高薪完全可以说是天天加班加出来的。若是按“996”的工作制来算,他们的工作时间几乎是正常22天8小时工作制的一倍,更何况他们实际的工作时间甚至可能不止“996”这么少,半夜12点后才下班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有人开玩笑的说,要是你出来工作几年都没有加过班通过宵的都不敢说自己是个程序猿了。

        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员工猝死事件屡见不鲜,关于互联网公司员工“过劳死”的问题一直争议不休。2005年9月18日,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猝死,年仅38岁;2012年9月,西山居一年仅25岁员工猝死于办公室内;2014年9月1日,去哪儿年仅28岁的女员工小鲁因急病抢救治疗无效去世;2016年6月29日,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下班回家途中于地铁站内突然晕倒,后经抢救无效去世......

        长时间熬夜、劳动时间过长、过度透支身体、作息饮食不规律已成为互联网行业打工者的常态,甚至不断向其他行业蔓延。一些90后明明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却拖着一副三四十岁身体,本应富有朝气蓬勃的气息却背上一些不该出现的病痛。

        面对这样的加班文化,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开始抵制,他们更倾向于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工作与事情,张弛有度,而不是盲目的加班。

        许多人都说,年轻就是资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意挥霍。人的身体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过度的透支,就得承受它给你带来的后果。任何对身体的透支都是有代价的,只是代价大小、来的早晚的问题罢了。透支的多了,当它真的来到你的面前,或许,你所要付出的却是你永远都无法承受的。

        许多人都是如此,年轻的时候,用生命去换钱,到年老的时候,又不得不用钱去换生命,甚至连那换取的机会也早已错过。对于他们来说,也许的确是一个最大的讽刺。

        我从不敢说这样的选择就一定是对的,但却明白,钱没有了可以再挣,工作没有了可以再找,但健康没有了也许就是一辈子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