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战国七雄赵武灵王
战国,一个产生英雄的时代;战国,一个培育英雄的时代。激烈的社会动荡,给英雄建功立业提供了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这段时间,英雄辈出,群星璀璨。今天我们说一说一代枭雄赵武灵王的故事。
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战国第六位国君,死后谥号武灵。
1、一出场,15岁的赵武灵王镇定自若,显示英雄气质
公元前326年,赵雍的老爸赵肃侯去世,魏、楚、秦、燕、齐各派锐师万人参加会葬,想趁赵雍年幼,伺机图赵。当时赵雍仅十五岁,他命令赵国全境处于戒严状态,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和邯郸的赵军一级戒备,联合韩国和宋国,很快变被动为主动。又重赂越王无疆,楼烦王,使其骚扰敌人后方,魏、秦、齐见赵重兵待客,戒备森严,不得不打消了图赵的念头。
2、胡服骑射、富国强兵,一代改革家跻身战国七雄
赵武灵王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3、修建长城,流芳百世,成就千古伟业
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攻击中山国,夺取了中山与代郡和燕国交接的土地,把中山完全裹在赵国境内,对中山进行了严密的封锁。林胡与楼烦想与中山夹击赵国的代郡,遭到了赵武灵王的痛击。赵武灵王夺取了林胡和楼烦的大片土地,建立了雁门郡(今山西北部神池、五寨、宁武以北至内蒙古间地区)和云中郡(今内蒙古大青山以南、黄河以南,长城以北之间),迫使林胡和楼烦大幅度地向北迁移。赵武灵王派人修建了两道长城,以阻止林胡和楼烦的南下。第一道在今内蒙古乌加河、狼山一带,第二道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包头、呼和浩特至河北张北一线。现在遗址仍在,称为赵长城。
4、深入虎穴,化妆出使秦国,展示英雄胆魄
公元前298年,赵武灵王假装随从人员,跟随使者楼缓进入秦国,对沿途秦国风土人情细加考察,进入秦都咸阳后,会见秦国大臣,赵武灵王在侧观察,秦昭王接见楼缓时,发现楼缓对他身后的高大随从不经意间有屈顺之意,颇感好奇。在与这个气度非凡的中年男子问答中,发现这个人的胸怀与见识更是了不起。于是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在楼缓告辞后,赵武灵王感觉到秦昭王对自己有所察觉,便匆匆辞别,返回赵国。秦昭王觉得楼缓的随从绝非等闲之辈,必是赵国极贵之人来窥秦情。于是,速派使者宴请楼缓与随从晚间再到王宫作客。楼缓说这个随从白日失礼,已被遣回赵国。秦昭王认定这个人就是赵武灵王,速派精骑追逐。守塞之人告诉他们,赵国的使者刚刚离去。
5、退而不休,废长立幼,饿死在沙丘,一代英雄死的窝囊
早年,赵武灵王为了与韩国结盟,娶韩国宣惠王女儿为夫人,即赵惠后,生子赵章,立为太子。后认识美女孟姚,孟姚生的儿子就是赵何。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废赵惠后给,宠妃孟姚成为王后。同时,将王位直接传给了十几岁的幼子赵何,是为赵惠文王,他自己号称“主父”,在年富力强之时,退居二线。这位雄心勃勃的前任君主退而不休。他让儿子独立治国,自己则穿上胡服扮作胡人前往西北边境巡视。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与赵章在朝会之后,一同到位于沙丘(今河北涿鹿县东南)的行宫游玩,他们在此各有一处宫殿。赵章准备趁机武力夺权。他首先谎借赵武灵王之命召来赵何,企图杀赵何后自立。但还没杀掉赵惠文王赵何,叛乱之事就已败露。赵章等人为求生路,逃入赵武灵王居住的宫中。惠文王手下围宫逼出赵章后怕武灵王怪罪,将武灵王一个人困在宫中3个多月后饿死。历史上成为“ 沙丘宫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