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使命与在世工作思考(《工作的意义》读后感——MerryCho
福音使命与在世工作思考(《工作的意义》读后感——MerryChoi)
在开始写读后感前,请允许我做个简短祷告:慈爱的父神,很感谢袮在我离开学生时代进入社会生活的5年中,透过不同的人与事,还有最后《工作的意义》这本书,唤醒了我对于自己在世的使命,还有为之奋斗的目标。希望我在接下来的文字中,能如实反映我以往的问题,提供阅读者哪怕一点点的洞见,并且起到照亮未来我也许因自己私欲而再次掉入的黑暗中。
In Jesus Name. Amen.
不知道哪位会看到这篇短文,但在开始撰写前,我需要坦白的是,在阅读带有“意义”头衔的书籍,我都必须把自己的心尽可能地安静归回主,因为在我爱颠倒日夜的快节奏日常中,最少思考的东西就是“意义”,而更多的反而是捣鼓“什么才好”(比较),“如何去做”(实现),而“意义”更多是让自己停下来,深深地思考,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动机】。如果这件事情是出于正确动机,哪怕做出来的效果比邪恶动机要差劲,但对于做事的人来说,在永恒上起码选择了一条对的路,可能只是交通工具上,只能够得着马车而不是后者的汽车。然而,在掌控万事万物的主手上,祂可以让任何“方式”都如祂所愿去实现,因主最看重的,是我们最初的那份“行动的心机(机:存于内心的欲望)”。
对于“工作”的定义,我以往只会狭义地理解成“在公司里拿着正规薪水的劳作”,但后来我慢慢在这5年意识到,原来几乎一切“付出的劳作”都可能是工作。如母亲日常在家中煮的饭菜、父亲在老家晨起给爷爷的清洁、孩子们暑假为家人打的酱油,但我以前只考虑“薪水劳作”,也许是在于我一直认为有工价才称为工作。而当写下这段话,我不由得想起罗马书6:23那里写到的,“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我们规律的工作,换来的是定期会从我们的服务对象身上收取薪水。而也正因为我们拿到了“工作的工价”,所以会换来我们后续持续努力去工作。这样的一个循环往复当中,就像人在一辆不断向前的车,Till Death Do Work & Man Part。除非主动辞工,否则工作不停。也除非工作停止,否则工价不止。
希望能花一些笔墨去阐述“动机与工价”,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白白劳碌工作”都在于没有很好思考过自己在工作中“动机”与“工价”的关系。虽然《工作的意义》这本书没有提到我在上述提到的内容,但它整本书其实略有重复却毫不累赘地强调一个重要的事情——【属灵生命优先次序:不要把工作置于主前,不让任何哪怕最好的事成为你的偶像】。但很可惜的是,几乎在2020年前(也绝不肯定以后),我工作的动机是为了明处对牺牲精神的掌声和暗处对聪明才智的赞叹。很多时候自己的工作,虽然是没钱补贴地通宵达旦又没人辅助去完成任务,但不得不提的是,最后发现很多都是依靠自己单薄努力和空洞智慧的无用之功。
还记得两年前2018年春节的时候,其实上帝给了一个“恩典的警钟”我,那时候我在公司做阿里健康(阿里系最大的线上健康平台),以为自己创立了一个“壁球三重塔种草收割模型”,最后帮助公司赢了一年阿里健康的年框业务。在刚赢下这个艰难比稿的那一晚,我突然走在漆黑一片的马路上,而也只有凌晨夜空的广州塔下才能看似近乎无距离地与主亲近。这几年经常深夜加班的经历反而没解封我任何关于小时候恐怖电影的烙印回忆,反而让我有机会在无喧嚣的环境向主祷告,这也许是对加班所剩无几的好回忆。然而,其实主早在2018年初就希望解开我在工作上的劳苦重担,在18年初就告诉我,祂其实一直都在支持着、护理着、守护着,只要我在工作上肯放手一切,完全交托给祂。在完成该项目不久后,我有一晚在重新查看那个模型,心里不由得被重锤一击,因为当时自己不经意推演传播的完整路径,路径上所属于的营销区块,全都可以用我在教会周日所服侍的内容“传福音”给完全解释清楚。原来,自己所谓的“重大发现”,其实一早在几年前周日的传福音课程中一直潜移默化地渗进自己的脑中,最终演变成一个简单的模型。的确是,传福音本身就是向一个陌生人从最初不认识主到有一定了解的过程,原来自己所谓的历史性成功,也是主一直铺垫的奇妙恩典。
但是,2018年后面发生的事情,却并没有按照“正确的路”去走,尽管我坐上了汽车,跑得很快,但追赶的,却似乎更快。(以赛亚书30:15-16)虽然上帝已经给了我如此大的恩典,但逃避和偏执似乎是习惯性罪的两种结果,我不顺服的偏执让我一直逃避依靠主,把自己的安全感建立在每次工作来了,都“优先”花最大一部分时间去准备和完成。如果工作的难度已经超乎白天的完成强度,我就会不断挤压团契的时间,崇拜的时间,侍奉的时间。在18年的我看来,工作毋庸置疑是近乎“最重要的存在”,而当时的我却浑然不知,自己已逐步进入极其危险的边缘。自己经常性消灭圣灵的感动,经常性消灭圣灵提醒自己——基督徒车轮生活一次都不要缺,不要把“祷告、读经、崇拜、团契、侍奉”不当一回事的提醒。
结果对2018年的总结只有一句话:“做最多的工作,得最少的工价”。不仅因为工作过劳被迫入院照肠镜,还在年末“不如愿”地得不到任何工作上“自以为相称”的回应。
后来在2019年的春节,我以近乎对“工作”绝望的心态去寻求属灵长辈建议,那时候我归因的对象是——加班时间太长了。但实际上,我心里想的却是“自己那么努力,为何没有回应”。但当时跟我相处很久的姊妹带领发现了我的问题核心,她知道原来我的确有不加班的时候,但问起原因我当时的回答却十分“出乎意料”——通常不加班比较顺利的时候,是我花在工作上时间比较少,却优先过基督徒车轮生活的时候。原来,一切“工作的不顺利,是因为我对上帝的不顺服”。上帝给我的救赎道路看上去没有高言大智,甚至可以说“极简”到看似完全“没有我的努力参与”。但实际上,“放手交托”,是对具有高度积极主观能动性人类的我,最大最大要克服的功课。
听爸妈和亲戚说,小时候的自己一直以来都“闲不下来”。并不是调皮捣蛋的孩子,而是一直守在家里写作业的好孩子。的确看上去,我是很乖,但成为基督徒后才意识到自己小时候最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在这次考试中要打败XXX”,原来考试并不是享受知识的乐趣,也不是回应老师辛勤的教导,而是以知识的成果为工具,去满足自己喜欢追名逐利的内心。后来读书一直以来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自己在内心的空洞却被自己歪曲的追求越挖越大。后来也如身边朋友所知,主一共在我目前的人生给了我2次“紧急刹车”,一次在2004年初二的简短休学,一次在2017年的简短停工。因为,我一直都追求着一个极其错误又败坏的偶像,把它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而慈爱的上帝却没有像我误解那样夺走我的生活,祂只是让我学会停下来,好好静默与思考,思考清楚这一切背后的意义。
如今2020年的春节,如此快一年又过去了。在春节假期前,我又近乎“雄心壮志”地想好好利用一个假期去“努力”。也许因为刚过去的2019年自己因为“听取了身边属灵肢体的分享,慢慢学会放手交托,做最少的工作,却得到最多的工价”。但却猝不及防地因为疫情而天天待在家腾出更多时间。而这个时候,我对“工作意义”的思考,也许会更加基于日常工作,延伸到自己这一辈子所要做的工作。
很多人都知道基督徒周日会去教会,但的确不是所有基督徒会去侍奉,也不会把侍奉形式做过多比较。但除了周一到周五的策划工作,周日的侍奉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份“看似没薪水但影响巨大”的工作。恰好在8年前进入沙面侍奉,那时候一直以为自己自小学习英文(不过现在也练习颇少急速下滑),会有机会进入翻译组一展所长。但最初到现在却一直委身在福音组,当时甚是不理解。为什么结果是一展所短?对8年前的我来说,不要说向陌生人分享福音,我想哪怕是对“最聊得来的人”分享自己的信仰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现在细细想来,大半是因为颜面压力和人际关系等,而且自己的确有点像旧约的摩西,8年前的自己还是大学二年级,不仅刚刚进入日语系十分不适应新语种,而且说普通话还会思路不清和紧张绕圈,现在还记得大一的在校英语演讲一开口就冒日文的混乱尴尬。而且当时自己面对周日要“分别”一些时间去传福音,对一直注重效益的自己来说,会有一点点不情愿。刚开始的自己,总觉得应该专人专用,误以为这辈子无论如何,都要把最擅长的事情,进行到底,发挥极限。然而,我没有预料到,上帝的做法,跟人的想法,往往不同。
在沙面教会的福音侍奉组,一下子就待了8年。如果说按修学制的话,都可以戏笑本硕博连读了,但实际上当时上帝并没有给“入门考卷”我去进入福音侍奉组,而祂也一直没有给出“毕业考卷”去催促我快快成为大器。但是,祂只是用祂的耐心和慈爱,借着很多主内肢体,还有每周日来到沙面教会熙熙攘攘的游客,让我有了一个不断练习把福音信息传扬出去的机会,一个我最初进入时,不慎珍惜的机会。这8年中,我相信周日下午的传福音给我的“无形工价”一直推动着我“在世工作”,乃至于我总是想起某一年某一天,有一位游客来到沙面教堂坐下,跟TA聊得很深入乃至突然触及这辈子理想的话题,TA突然提到“如果你的使命是传福音,你会怎样实现?”而惭愧的是,在那时候自己心中第一个悖逆的意念是“人生理想哪是传福音”,虽然后面的讨论内容包括游客的一切我已经忘记了,但那句问题,却至今一直留在自己的心底。的确,如果有使命,它是什么?
如果回到2019年,正如刚才提到,很感谢主在“我刚想悔改交托”时,祂就会立马源源不断地释放祂超乎我所思所想的慈爱恩典,19年我的确在工作上“努力得很少”,却很感恩地特别下半年靠着主走回正道,坐着虽然慢悠悠的马车,却没有任何颠婆,享受着一路祂所设计的风景与平安。但实际上,直到19年末,我才有一点点明白上帝为什么要我在世的工作是“一名策划”。是的,如很多身边的朋友所“半知不解”,其实我的工作跟我一直钟爱的画画或者专业学习的英语和日语都没有关系,是在一间粤语普通话环境的数字营销公司做营销传播策略的策划。如果问2019年之前,其实我自己也十分费解,为什么当时“选择”了一条那么难走的路,按照高效益的成功标准,不是应该把专长一个劲地发挥极致,才能走向终极目标吗。是的,我们公司的确有一名如此极致的同事,年龄相仿,但他一辈子只专注市场营销,到现在他已经高于同龄人3级职称。然而我举这个例子,却要说,在祂的世界,也许“所有的规律,都变得不规律”。
实际上,很多身边的人都会惊叹我入行快5年都还在同一间公司,或许正是因为没有完全想清楚——“自己为什么从事策划,所以更不希望随便离开”。在信主前,如果一件事情没法想清,通常会用逃避解决。如果一件事情势头很好,哪怕没想清,都会执迷坚持。然而,上帝在5年前把我放置在一个“我完完全全不擅长的领域”,当时我的职业测评显示我是个右脑发达但左脑欠缺的人,也就能解释我爱画抽象画和学语言只听不背的原因,但算数、沟通等稍微有条理的事情,对我而言是十分困难,以至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一种假想,这不是“天生”擅长,这要后天训练,还要很花功夫的,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逃避相关内容”,而且这样的“借口”还会延伸到生活上,例如我的房间和桌面就应该乱乱的才有灵感等荒谬的想法。
然而远远超乎我所思所想的是,上帝对待我们的“天生”,会呈现出为了我们好,彰显祂荣耀的改变。在周一到周五的工作单位,在周日的侍奉岗位,都不断去改变我的“担心”和“胆怯”。的确,信主前,我认为只要是自己擅长的,我就一直做,而且相信自己会做得不错。因为信主前相信的是自己的能力,而在信主后,我希望自己相信的是只要是主希望我去做的,哪怕我不懂不擅长,祂都会赐我应该有的能力和机会。然而,不是出于主的,哪怕是自以为很擅长的东西,都会做得一败涂地。而只有出于神旨意,只有对主有信心,才有正确动机的行为,无论能否做成。在2019年快结束的12月某晚上,我翻开自己年中所设立目标的Excel表格,只能用惊讶2字去形容“完成度”,然而,我现在会知道,这一切的背后,不是因为我个人“在工作上的努力”,而是我在“放弃自己主权的挣扎转而对主慢慢学习交托的努力”。以前,一直以为努力,就是自己不断用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奋斗,现在,慢慢知道,努力就是把自己的力量建立在永恒之主的肩膀上,自己才能形影不离地跟随祂,有一天或许能毫无负担地如鹰展翅。
最后,也想分享一下对于“使命”的一点小小想法,实际上,希望自己能越来越把“传福音”作为自己在世上的使命,如保罗所说“不以福音为耻”,但使命并不代表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以福音为结果导向,或者不把福音传遍地极死不休,无法做到,也背离福音实质。而是希望能以终为始,如果自己有一天离开世界的话,自己一辈子有一个“工作的核心”的话,那是什么?一如万事万物的源头是主,希望自己的工作最终能归于福音。在公司做的策划,能增进营销学与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校修的英语日语,能打开传播福音的区域范围,业余爱上的绘画兴趣,能让福音内容有了形象的传播载体。或许,自己的各种“小能力”看上都像“一盘小小的散沙”,它们既汇不成世上财富的金子,也存不下儿时舞台的掌声,但如果能有一个永恒的目标,那也许就够了。
最后的最后,也请允许我以一个小祷告结束这篇小分享:慈爱的阿爸天父,很感谢袮在创始之初就拣选了袮的爱子耶稣基督为我们所有人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如果按世界的标准,主耶稣短暂在世的工作看似没有太多效益,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祂拣选和训练了一批与祂有亲密关系的门徒,最后还要被其中一位出卖,被其中极亲近的一位不认。的确,如果按照现在快速运转世界的标准,谁也没有想到原来“灵魂得救、生命改变”这些看上去进展如此缓慢的事情,在永恒上会显得如此重要,乃至于当时门徒口传的福音,会让多年又多年后在中国的我有幸听见,得蒙救赎。在这十来天疫情中,或许是阿爸天父用化妆的祝福,让我们都明白“平静安稳的功课“,让快速运转的工作节奏,能够借着这十来天,有一个短暂的缓停以备更好出发。希望不配又时常悖逆的自己能一直牢记,福音是神的大能,不仅救赎了很多人的灵魂,而且一直一直在改变信祂之人的生命。
ThankYouLord.In Jesus Name. Amen.
主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曾如此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
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你们竟自不肯。你们却说:
不然,我们要骑马奔走。所以你们必然奔走;
又说:我们要骑飞快的牲口。所以追赶你们的,也必飞快。
(以赛亚书 30:15-16 和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