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学习之包容感受(62)

2022-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品清莲

今早起来略晚一点,没误事。如何包容孩子的感受是主题。

1、大部分家长忽略的一点是: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包容感受,如何回应孩子的感受。

积极回应孩子的感受,他才能乐学、会学、能学、愿学。

2、很多高考状元或名校学生入学后或走上职场后并不优秀,关键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培养出积极的情绪感受。

孩子很容易在游戏中找到和培养感受,获得归属感、成就感、控制感;其次是家长忽略孩子的感受,只想要结果,打压批评过多,导致孩子感受缺失;生活学习中人们也不习惯表达感受、忽略感受。

3、教育要回归生活,教育的品质来自于细节的沉淀,来自于底层的认知之上,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孩子最在乎感受,而家长往往最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

优秀的家长都在呵护培养孩子愿学、乐学的感受。

培养孩子的感受需要一点时间,必须投入全部的爱,才能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育路上没有什么起跑线,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

过去犯了什么错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怎样开始改变。

不为鼓励而鼓励,只为效果而鼓励。

5、家长否定孩子的感受是一种习惯性的反应,否定了孩子的感受,也就否定了和孩子的连接。

6、孩子的感受需要倾听,然后再去回应。

7、肯定孩子的感受,认真对待孩子的感受,主动确认孩子的感受。

8、很多成人得抑郁症的原因是小时候被父母忽略了感受,没有从亲子关系中得到安抚;长大后也没有培养起积极的情绪感受。

9、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情绪,总会有人会接纳我们;无论感觉有多糟糕,总会有雨过天晴。

10、面对孩子的感受时,一定要改变以往习惯化的反应,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关注、被倾听的。

有时候孩子哭,家长有反应还不如没反应。有反应可能会否认孩子的感受,不允许孩子哭;家长没反应孩子还敢哭,敢表达自己的情绪。

连麦答疑

1、单亲海归爸爸在外地创业,上一年级的儿子在老家由自己父母照顾,孩子成绩比较差,不愿意和老人家沟通。感觉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太好,自己目前没有办法把孩子带在身边。该怎么办?

(李老师先讲了个故事给这位爸爸听,希望对他有启发。)

1)和孩子平等沟通,心理上保持平等;2)打造自己的积极人设,给孩子树立榜样;3)从内心尊重孩子的妈,不否定她,否则就是否定了孩子;4)父母帮忙照顾孩子,表达感谢,不要计较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用自己做得好的化解掉;5)给孩子买些当地有纪念意义的小礼物,孩子在同学面前会很自豪;6)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成就感,买些书和孩子一起看,或者帮孩子学好英语;7)和孩子视频时给孩子看看自己的工作场所、办公室,让孩子以爸爸为荣。


这个连麦太出乎预料了,原来这位爸爸和李老师明天起将在一起学习3天,他加了李老师助理的微信,今早就来连麦了。李老师本人并不知道,哈哈!

李老师给爸爸的建议非常中肯实在,容易落地实施,爸爸很认可。

(很可惜的是,8点多钟李老师在群里说不能去上课了,单位领导不准假,因为临近hongkong)

2、单亲妈妈说儿子上初二,喜欢玩手机,写作业总是让人催促很多次,很着急不知道怎样办。

李老师和妈妈模拟母子对话,他说妈妈没有去感受孩子,和孩子的沟通无法给他赋能。建议妈妈赶快把动力引导师课程听完,很多问题可能就有答案了;放下过多的焦虑,多看孩子优秀的方面;做好手机管理,不要反对孩子玩手机,每天可以玩半小时,制定好规矩,共同遵守;和孩子爸爸处理好关系。


最后李老师问到妈妈的父亲,妈妈说父亲去世十几年,什么原因她不愿意说。李老师说和父亲的关系会投射到老公身上,可能也是夫妻关系没有处理好的一个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