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老同学的电话
今天在上班中接到一个手机电话,上面显示湖南衡阳。心里想,又是一个咨询保障房的居民打来的吧?在本地怎么还用外地号呢?
我习惯性地脱口而出: 喂,你好!那边传出一个清晰的女声:请问你是……吗?对方说出了我的名字。我说,是啊,你有什么事?不像是咨询保障房的居民。她接着又说,我是你的同学,以前玩的很好的,……具体她怎么介绍自己的我因一时兴奋都想不起来了。我心里已经猜到是她了。因为前些时我打电话回去时,母亲告诉我袁文华的侄子在弟弟教书的学校读书。袁的母亲每天来学校给孙子送饭。这样她们就有了见面聊家常的机会。熟悉了后,发现双方的女儿还曾经是同学,她母亲还记得我曾经到过她们家里玩并在她家吃过饭。
母亲把从袁文华母亲那得知的情况告诉了我。她,现在衡阳,女儿已经读研究生了。她结婚比我早很多。她母亲问我母亲要了我的手机号。
那次母亲跟我说了这个事后,我还真有点期盼,期盼在某个时候接到她打来的电话。
想想自离开家乡,我就与她失去了联系,竟有二十多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
期盼这份断了线的旧时的友谊再延续下来。
我迫不及待地说出了她的名字来。其实,从声音方面我已经分辨不出了。
我们彼此把各自的情况告知对方。随后,我们共同回忆曾经读书时代的往事。一并回忆其他的同学。我还记得,曾经一个来自新疆叫李平的同学与她同班,那时她们关系很好,我也是通过袁认识李的。李平也是一个很好相处的女孩子。那时候,我们班上也有两个来自新疆的同学。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他们都是汉族。有亲戚在这边。她说,同学中现在蒋同学混得最好,自己开公司办厂,有一定的规模。她参加过同学聚会。毕竟他们都在本省,还是要方便些。
就我知道的老同学中,有在中学,大学当老师的,有在医院当骨干手术大夫的科室主任。他们的职称应该都是教授或者副教授级了吧。也有自己从单位出来开公司的。
她还问我,“还记不记得蒋巧云?”我心里有印象,我还能说出她家是哪里的。她说,蒋巧云现在上海,很有投资头脑,很多年前花十万元买的一套50平米房子经她几次倒腾。现在已经买了别墅住了。去年,在上海一个很偏远的位置又买了一套房子,她在一家化妆品大公司做管理层,典型的高收入人群。她有两个女儿,大的在武汉大学读大二了。小的还在读五年级,听说还是在香港生的。
她们曾经是同一个班。毕业后一直有着联系。
袁说,等到明年了,她们一起来武大看樱花。我说,好啊!到时我们再好好地聚一聚。
放下手机,一看聊了快半个小时,还觉得意犹未尽。
脑海里又浮现出了一个个读书时代的片段。我与她应该是同校没有同过班。具体细节都记不起来了。我们都在高中复读过。她说她是顶她父亲的职出来的。那个年代,同一个乡镇的从初中读到高中的同学不是很多,女孩子就更少了。所以,我们同一个地方的人,只要同校,即使不同班,不同年级,大家也都会很熟悉。
时间倏忽,让人蓦然回首时,思绪已经跨过了几十年。